美文网首页
诺奖得主曾经是差生

诺奖得主曾经是差生

作者: 章文一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12:56 被阅读0次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是名叫小柴昌俊的日本人。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小柴昌俊得奖后的感言,他说:“我是以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业的,但东京大学却接受我当了讲师、教授,我非常感谢东大的知遇之恩。”

小柴昌俊1926年生于日本本州岛港口城市丰桥,毕业于东京大学,是东京大学国际基本粒子物理中心高级顾问和东京大学荣誉教授、神冈实验室资深学术顾问。2002年因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相继获得了德国总统奖、欧洲物理学会特奖、日本仁科纪念奖、朝日奖日本学士院奖、文化勋章、以色列沃尔夫奖等一系列殊荣。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

小柴昌俊当年读大学时曾是名“差生”,在校时的物理课理论考试成绩并不佳。一个被认为差生的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于他对科学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以及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在2002年东京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小柴还应邀做了一场演讲,他十分谦虚地告诉那些大学生,自己从大学物理系毕业时,成绩只是下游,他还边说边展示了自己大学时的成绩单复印件,除了实验课得过两个A外,其他科目考得都不怎么样——10个B,4个 C。这么一个“差生”怎么就攀上了科学的高峰呢?小柴是这样回答的:“决定人的一生的,也许不是学习,而是积极工作的态度。”

确实,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合作。小柴昌俊在接受《朝日新闻》记者采访时,重点提到了“责任”这个词。他说:“我不止一次地告诉我的学生,他们必须树立责任感,时刻想到自己的研究在花着纳税人的钱,半点都马虎不得。”

有意思的是,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霍夫特博士曾作客文汇报,其中的几句话与小柴昌俊的感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以多年学与教的经验,认为“最聪明的优秀学生,不是那些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学生,而是那些不那么听话的学生。”他说:“当一个学生在思想上不再追随他的导师而是有自己的看法时,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在科学的领域里,有时候一些正确的理论刚开始时并不为人们所承认,而且有可能被认为是错误的,科学史上相当多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重要的不是怕错误,而是坚持做下去。”

把这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话联系起来细细品位,倒是很值得对当今学校教育的反思。小柴昌俊并不看重考试成绩,他把功夫用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上;当然,这使他难以获得出类拔萃的考试分数。

看来,在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学,我们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比如,最悲哀的现实是:在日常孩子们的学习中,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成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桎梏。

             标准答案束缚学生思维

树上有十只鸟,打下一只还有几只?只能答“飞跑了”,“没有了”;如果答“保护环境不准打鸟”,就是错,这不是答案死板定于一而扼杀个性吗?面对某些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标准答案”,试想想还有学生发挥想象、独立思考的天地吗?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不存在绝对客观性的知识,也不存在唯一的科学真理。知识既不是对认识对象的“镜式”反映,也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达,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随着人们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升华。

确实是这样,就拿物理来说,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的经典物理当时被科学家认为是无懈可击的,以后物理大厦就是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然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一次颠覆了人类的世界观,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迈出了极大的一步,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爱因斯坦反对死记硬背,他说凡是词典上可以查得到的就不必要去记忆。老实说,以“标准答案”去判分,拿考试分数去搞“末位淘汰”,其实就拿死记硬背来束缚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读死书,还侈谈什么创新?

钱伟长教授在他九十华诞的日子里,就教学的创新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自然界,我们永远是不懂的比懂的多得多。对不懂的好奇,对不懂的求解,是创新的不竭动力。

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往往不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认知和表达方式,强迫学生按自己的思路走,如要求学生整齐划一,挺腰背手,回答异口同声;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动辄惩罚。其结果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体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性。不少专家认为,“把学生当人看”,就是要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不能把成人的标准强加给学生;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过分求全责备。

诺贝尔奖鼓励的是创新精神,而科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创新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雪融化后是什么呢?其答案不应当是唯一的。它可以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也可能是洁净的柏油马路、青翠的草坪;它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春天!

学生需要学会的就是让自己不满足于标准答案,然后学会独立思考,获得真相。标准答案之外,才是真实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诺奖得主曾经是差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u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