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
初见余老师,是学院开设的国培,误打误撞蹭了课,还留得余老师的亲笔签名!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60789/feda7a0abcfaf11a.jpg)
一、定个目标,重燃深耕课堂之火。
作为语文老师,要立足课堂,深耕课堂。
这本书内容贯穿教学的始终,这本书既有对课例的研讨,又有对教学方向的把握。与其说对内容的把握,不如说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书,从中可以寻得教学的技巧、方法,找到高效课堂的典例。
在我的课堂,以往我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但是读过此书,现在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对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不断增入,从“双基”向“四基”的深入。
扎根课堂,走进课堂,以课堂为主阵地,借鉴名师名家的语文教学技能与技巧,提高语文专业知识素养。
二、做些改变,追求艺术实用课堂。
读余老师的书,发现自己对课堂教学有很多偏颇。
1.语文课堂在于课文细读
余老师在第一个话题中,以《阳光》一文开头介绍课文的细读。在实际教学中,觉得自己对这篇文章把握很好,重难点分析到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是读了余老师文章,自己仅仅把“基础知识”把握的很好,用余老师的话来说“在许多教学设计中,都看不到教师对课文的欣赏,因为大多数教师对任务一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它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认字识词。”
经过余老师的点拨,这篇文章原来是可以这样优美的讲学,发现文中之美,体会赏析选字用词的妙趣。
教材中每选用的一篇文章都是经过多位老师的精心挑选,每一篇文章我们,细读课文,把握课文读主基调,细读文本,品析文章读词句,把“细”落到教学中,逐渐摆脱“结构化”的教学模式。
2.语文课堂在于教材资源的活用与实用。
之前,我们一个同事,在我们还在讲某一单元第一课时,他已经在讲语文园地的内容,我们对她的讲法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与不理解。
因为我喜欢中规中矩的课堂模式。读课文、学生字、讲课文、评讲练习题、听写;完成这一课后才开始下一课,所以,我的教学流程很有逻辑体系,学生一目了然,不用多说他们就知道该如何!
今天,读过《教材资源的活用与实用》,我突然明白同事讲课的逻辑,也突然流程化的教学体系,有点忽视灵活性。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多注入一点灵活性,余老师介绍选用、移用、改用、仿用、借用、合用、专用、连用8种方法。
这八种方法在备课上可以选用其一,对教材解读就有深入的思考,对课堂内容就会有升华。要做到这些,需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对单元的主题有灵活的敏感度,对课题会灵活的处理技巧,做到这些不仅学会变换,还能在变换的过程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教师教有所得。
3.语文课堂在于未雨绸缪
我一直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唯一对高年级有所涉猎是开学初的听课,在高年级听几节课程,但是对于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教材显然是不足的。
余老师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文言文等都做了介绍,对我来说,是指引,是我对中高年级教学对未雨绸缪。
三、勤于阅读,写作提升教学技能。
在余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发现他的教学很灵活,训练学生能力时,他会展示不同的素材,让学生学会方式方法,去对比学习本节所要习得的内容。他的这样设计,是因为他广博的文化积累。正是因为他的积累,让我们不断看到读、写在小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书中,余老师也多处讲到学生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加强阅读后的积累,并在课堂中加以实践,相信学生读会有些改变。
不单的学生写作,对教师的写作提升也有了具体的做法,这些方法对于教师提升有动力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不仅让我们有学习价值,从文笔中、从本书的内容中、从余老师高龄依旧在教学研究前线中,也让我对余老师产生深深的敬意。
路,在脚下,慢慢地,迈开脚,一步一步努力向前走去;课堂,在心中,细细地,打开思维,一定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