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一笔钱,这笔钱刚好够你付一套房子的首付。这时,你是选择用这笔钱买一套房子,从此背上一笔债务,还是拿着这笔原始资金,投入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业上,亦或是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呢?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中举了几个例子,来试图说明背负沉重的债务来买房子无异于用这套房子消灭了一个梦想。而很多已经证明了的成功大佬们都是选择把自己的第一桶金放到对梦想的投资上,而不是买一套房子。比如:
巴菲特和妻子苏珊商量过后最终决定用工作攒的1万美金去投资而不是买一个小房子,最终这1万美金在10年后裂变为100万美金。
1998年,马化腾等5人凑了50万元,创办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想朋友借了50万元搞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元创办 163 没买房;1999 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元,创办盛大没买房;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元,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
尽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子,作为尘世的凡夫俗子,很多人还是禁不住房子的诱惑而选择房子,而不是梦想或者创业。也可能这些选择买房子的人都没能在决定买房前先看到古典老师的这本书以及他的“买房,卖梦想的房奴“论。但事实是,中国人对于房子根深蒂固的认可程度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可能,大多数人宁可当房奴,就是想要那份“安全感”,而缺少孤注一掷去追寻梦想的勇气吧!
我想没有人是想做房奴的。但这其中,又有多少心甘与无奈呢?当你被市场的大潮裹挟着前进而无力改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本能地选择当下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比如当房价暂时回落的时候赶快付个首付,不然,很可能一犹豫又要多掏好几十万了。古典老师提出的必须买房的固有思想确实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思想围墙。但是,在99%的凡夫俗子中,能够冲破这个围墙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即便他们都看了古典老师的书。大家不敢苟同的原因大概有几个:
1. 中国的房产价格在近10年都是呈高速发展态势的,如果没有及时买房,很可能会多花很多钱来买同样的房子,造成更大压力。因此,很多人怕房子价格持续增加,刚需的家庭往往看准机会还是会选择买房子。
2. 当今的创业环境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能够真正成功的不多。很多人心怀创业梦,但没有那个魄力,就是因为创业的变数和风险都很大,很多人在不确定的前提下不想把唯一的资金投入到这个不确定中。
3. 在中国有创业梦想和魄力的年轻人相比安于当前工作岗位,守着一份稳定工作的人来讲,从数量上还是少数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还是仅仅希望先把手头工作干好,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精进和提升的。
从上面的三个方面来看,不论从大环境还是个人的情况,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完全为了梦想放弃拥有自己的房子的安全感。就像下面这个同学所写的他在终于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时候的那份释然,很好地反映了大部分人对于房子的态度。

到底是该创业还是买房呢?
古典老师认为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这个前提是辛苦攒的第一桶金如果用来买房,就要背负沉重的债务,从而严重影响一个人在梦想上的投资,而陷于疲于奔命、不敢突破的困境。对于是否要买房的问题,应该没有一刀切的答案,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确实我们还是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适合自己的决定。在此,或许下面的几个维度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的选择。
1. 从是否刚需以及经济能力上,如果房子对自己已经是刚需,并且贷款的压力不会给自己的家庭增加太多负担,可以考虑买房;相反,如果自己有创业的想法,而买房会严重导致自己创业畏手畏脚,顾忌太多,建议不要过早买;
2. 从职业属性上来看,如果你是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很喜欢稳定的工作或者并不打算创业,还是建议买房的,毕竟你所期待的生活已经在这里了;
3. 从个人性格上讲,有些人偏保守,期望稳定安逸的生活,小富即安就很满足,那么早买房的幸福指数会比较高;相反,有些人天生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希望能够闯荡出一番事业,那么,还是不要让房子和债务成为你梦想的束缚。
在房子面前,还是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境况和能力,结合自己的追求,去做最适合当下和未来的决定。
其实,当我自己读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的时候,我是非常认同他的观点的,也认可房子和梦想之间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跟着说话改变世界这个社群读的这本书的时候,又看到很多共读的伙伴们从不同的角度发出不同的声音,让我更加辩证地去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盲从。因而才能有上面的收获和感悟分享出来,有思想的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不是吗?如果你也喜欢一起共读交流和碰撞,可以和我联系加入,加微信scw205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