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一看周围的那些过早的购房者,大家就会发现这些过早购房的人几乎都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职无关,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一套房子真的有可能就毁灭的一个梦想,我们尝试翻阅国内大部分创业者的成功档案,发现他们都在最适合开创事业的年代选择了创业,而不是选择了买房。1998年马化腾等5个人凑了50万元,创办了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万元高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飘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元创办了163,没买房,19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元,创办了盛大没买房,1999年马云团队18个人,凑了50万元,注册了阿里巴巴没买房。他们的成功不是由买房来决定的。那为什么都是50万元呢?因为当时的公司法规定要注册公司必须是50万元,马化腾当时的股份是47.5%,也就是23.8万元,而1998年深圳的平均房价在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他应该可以支付一套约80平方米的房子。当年的马化腾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不买房买梦想。无独有偶量子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投资大鳄罗杰斯也是在量子基金成功运转7年之后,才耗资10万美元买下了一栋百年的老宅,与他们是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内的房地产大佬王石2008年年初,国内楼市出现调整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按照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的梦想只有两种情况,第1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前途和发展基本上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往往意味着梦想不独立,你住着别人花钱买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但今日的父母似乎更加开明了,给钱买房子还不干涉你的自由,如果遇到这样的父母,你一定要谢谢他们。第2种情况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1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中国香港的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人都是租房。我们凭什么要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而且还要维持出卖我们的发展与梦想,回头看看那些过早购房的人他们花掉自己未来十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自由度,花掉了年薪高出三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了什么?他们购买的其实是内心深处的所谓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更加安全一点,在这座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碍,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这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当中的墙,在这个房价股票国际间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撞撞,从国有体制疯狂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件物品吗?
如果说房子真的可以换来安全感,那么用梦想来换真的值吗?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典当自己发展最快的短暂时光,真的值得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看这堵墙背后到底是什么,至于父母怎么看待孩子的房子,我觉得倒是很喜欢英美联合创始人李德霍夫曼的父母的态度,霍夫曼准备创业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去吧,家里给你留一个房间,失败了就回来,霍夫曼很踏实,他知道自己不会无家可归,当资金耗光之后他就回到这里再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养活自己,这反而激励了他在商业道路上不断进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