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7782/c659d78378461d91.jpg)
连读了两本大冰的书,《乖,摸摸头》和《阿弥陀佛么么哒》。
如果说读第一本书时心怀期待,那么读第二本书时便心生失望。第三本书虽然还没看,但已经没有了想看的欲望,估计再看就会对作者心生厌恶了。
大冰的书,并没有带给我想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冲动,也没有让我从书中看到世界,倒是记住了在书中无孔不入的“大冰的小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7782/607252d8a1052832.jpg)
最初,不认识大冰。没看过山东台,也从不知道主持界有这号人物,完全是冲着封面对作者的介绍买的书。
大冰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以及身边人的事迹,用朴素诙谐的文字勾勒成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让这个和平年代的读者们,看到了一个与时代同行的侠义江湖。
类似的成书方式很多,比如野夫的《乡关何处》。余秋雨也用过,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也都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章节。虽然都是真实故事型的作品,但是大冰的书,明显少了文化大师的家国情怀,而多了几分矫情。并且,商业气息浓厚。
有些故事很精彩,可以独立拍成电影,比如木头马尾。有些故事,没有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就发表,不尊重隐私,有借他人名气作噱头之嫌,比如那个“希有”。有些故事,则更像是凑数的,比如他的狗师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7782/40ae0ce363aac093.jpg)
大冰自称野生作家,文风狂野,写故事就像写段子似的。趣味性、故事性尚可,但是同样的风格读个一本就够了,一连五本的出书,作者不嫌累,恐怕读者都没有耐心看了吧。
话说你怎么那么多故事呢?好吧,知道你认识的人多。所以读大冰的书更像是在翻大冰的朋友圈,了解大冰都有哪些了不起的朋友。
就算大冰朋友多,可许多普通人的朋友也不少,凭什么大冰的故事就可以一本一本的出书,而普通人的故事就只能成为朋友圈内的谈资呢?
因为名气。
无论是跌宕起伏的虐恋,坎坷崎岖的身世,还是平淡无奇的普通人生,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不同的是,当你是个凡人时,你的故事只能留给自己回忆。当你成为名人时,你的故事可以让很多人知道。此时,你的故事就是商品,有了商业价值。即便故事很平凡,也有人愿意为你的故事买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7782/d9fc77fb3120c0a3.jpg)
写书之前大冰当了许多年的主持人,有一定的名气。这个集作家、电台主持、民谣歌手、背包客、酒吧掌柜、油画画师、手鼓艺人、皮匠银匠、禅宗弟子等一系列标签于一身的人,是打造个人IP的绝佳典型。所以,大冰的书,基本都能销量过百万。
这就是名气的效应。难怪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87782/e52df05edb6bb7d6.jpg)
作为读者,很想对大冰说一句:我们已经知道了你见多识广,经历丰富,朋友众多,并且朋友圈很高大上。但是请不要太得瑟,那放浪不羁的外表下面,不能真的只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请好好写书,不要过度卖弄隐私,小心弄巧成拙。
想告诉读者的哲理,读者都能领会。能不能不要在读者正参悟人生大道之时,突然又将读者拽入凡尘呢?
最后,如果还是这样新瓶装旧酒的话,就请不要出第六本书了。
我是翛然少君,80后的身体,90后的性格,70后的灵魂。欢迎关注我的号,写文不易,请帮忙点个赞吧(听说点赞和关注的人最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