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失去信仰

作者: 小志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8-19 12:53 被阅读0次

    注:本文写于2022年1月13日,此时正是为找工作而焦头烂额之时。


    奔波于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的人们,可否有那么一刻能享受真正的宁静?不为别的,只为让自己急促的心脏得到片刻的缓冲,让自己紧绷的精神得到稍微的休憩。这份宁静于我们,就像旧林于羁鸟,故渊于池鱼,不仅可助我们追忆年华、独立思考,还可感悟人生、寻求真谛。因此,我说:人们的心灵不能没有宁静,就像我们不能失去信仰一样。


    上述所言宁静,并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种武器,一种能够赋予我们无穷力量的武器,持之而无所畏忧矣。不仅如此,更是一件我们愿意为其倾注大量时间(可能在旁人看来是浪费吧)而无丝毫愧疚之事。


    那么,宁静如何获得呢?由于人与人的信仰(如果说可以称之为信仰的话)不同,所以获得宁静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更何况,每一个人在每一个阶段的信仰也不大相同)。就我而言,在目前这个阶段,获得宁静的途径只有观看电影。通过电影,可获得一两个小时的宁静,或者更久(这取决于这部电影有没有咀嚼的地方)。而在几个月以前的大学阶段,恐怕只有李志能带给我这份宁静。

    歌手李志

    先声明一点,对于音乐,我只是一个外行。我评判一部音乐能不能符合我的审美的标准,只有两则:旋律与歌词。一听旋律是否动听,二看歌词是否有嚼头。李志,则是为数不多的以歌词推动旋律来扭转我审美标准的一位歌手。


    本人接触李志的时间不算太早,是在大二的时候(2018年),那年,我21岁。21岁,是个耐人寻味的年龄。21岁,史铁生的命运改变了;21岁,正是王二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而我的21岁,与其他年龄段无任何差别,唯一不同的,便是首次接触了李志。


    那首《关于郑州的记忆》,至今印象深刻。这首歌第一次出现在我耳中的场景,应该是一则视频的BGM。当时,是一个女生翻唱版,优美的声音曲线和着精美的视频内容(这会儿已经记不清了)让我忍不住搜索了此歌,发现原唱是李志(那时在某些听歌软件里面还能见到这两字)。就这样,李志二字通过手机第一次进入了我的眼帘。可仔细一听,这唱的什么玩意!?毫无任何美声色彩,歌词被硬生生的从干巴巴的喉咙里面挤了出来,在当时我无法接受,内心中一个声音在抗拒:如果说可以雅俗共赏,那这连俗都算不上。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心情,用朱自清的话说是“颇不宁静”。在这段时间的某一个不宁静的夜晚,踽踽独行于操场,走累之后,坐于草坪之上,不知怎的,在网易云里面搜起了《回答》,映入眼帘的便是《李志、电声与管弦乐》专辑中的这首,漫不经心地点开了。一分45秒的前奏,我焦急地等待,等待“卑鄙”二字的出现。低沉的声音在空灵的环境中浮现,终于,在二分十秒时,我沸腾了,我激动的像一个拿了压岁钱的孩子,迫不及待的想将买来的炮仗丢入天空,等待那一声巨响。我在这个夜空中没有星星的城市的操场,像个疯子一样迎合着李志的声音,听了一遍又一遍。回到宿舍,我再也顾不了旁边有人的尴尬,向舍友大声地宣告我的喜悦: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一个舍友听完我的疯狂后,说:“你怎么突然读起《回答》了?”


    我说:“我开心呀,我压制不了内心的声音。”


    就在这一天,这一刻,我爱上了李志,几乎到了癫狂的地步。


    2019年4月,李志的歌曲突然被下架了。不明所以的我骂骂咧咧的向着窗外说了一句:去他妈的!接着,在已下载的《李志全集》里面听着《梵高先生》与《这个世界会好吗》。


    再说一遍,对于音乐,我只是一个外行。就歌手而言,李志并不具备我心中歌手的声音,如:朴树的灵性、郑钧的骚情、张楚的沧桑、许巍的禅意等。但是,他的才气全都体现在歌词上面。就拿《关于郑州的记忆》来说,虽无一丝词藻,但在这平平淡淡的文字中,能够打动人的内心(虽然第一次听毫无感觉),而这恰恰是他的闪光之点。《热河》也是如此:对热河路的白描,还原了它的面貌,可通过歌曲在脑海中浮现热河路的景象,高潮部分,结合恋爱,仿佛看到了一个满脸忧伤的男孩东跑西跑地在热河路徘徊。用字数不多的歌词给人无尽的想象,这就够了。


    这就是我心中的李志。在我大学里面的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在不眠的夜晚中无数个浮躁的时刻,他带给了我宁静,一种无法言说的宁静,一种信仰般的宁静。


    今天(2022年1月13日),对小志而言,是李志的一天,因为我又听了一天的逼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不能失去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dj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