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编号119104的囚徒
他亲眼看着挚爱亲人被送进毒气室。
在生命的绝境中,如何保有人性之光?
今天我们要推荐的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探寻生命意义的佳作。作者叫维克多•弗兰克尔,他是奥地利的犹太人,也是一名著名的心理医生。
1942年,他和家人都被抓进了纳粹的集中营,随后几年,他的父亲、母亲、哥哥和妻子全都死在了毒气室,只有她和妹妹两个人幸存下来。
1945年,弗兰克用了九天的时间写出了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在这本书中,他用自己在集中营里的亲身经历探讨了人在极限的苦难环境中,如何借着寻找生命的意义来重新获得生命的力量?
要知道,纳粹集中营的邪恶与残酷是对人性最大的蹂躏。
作为一位专业的心理医生,弗兰克尔经历了集中营的生生死死,当时他就有一个困惑的问题,就是在同样的境况之下,为什么有些人活下来了,而另一些人却无法活下来,这个问题答案呢,促使他后来创建了一个心理学的流派,叫做“意义疗法”。
简单的来说,就是那些活下来的人,和那些没有能够活下来的人,之间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在于:
能够活下来的人的生命里面,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意义、目标、憧憬。
对此啊,他自己深有体会,心理医生的身份,帮助他能够暂时的超脱出眼前的苦难,通过想象来建立一种意义,这也是他日后能够成为“意义疗法”心理学派创始人的最独特的一种个人经验。
炼狱般的痛苦一经超越,
枝头绽放的将是爱与希望的花蕾……
面对绝境,人的身心同时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存活的几率微乎其微,但是对于弗兰克尔来说,如果没有百分之百一定会被当场处死的话,他都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他在书中写道:“不管将来我被押送到哪个集中营,不管我会遇到怎样的重重危险,只要有任何生存的机会,我都要充分利用。”
正是这种为自己生命负责任的选择,对生存基本态度的一种坚持,让弗兰克尔得以活过了一天又一天。
虽然说暂时摆脱了生命的威胁,但集中营中的生活显然超出了弗兰克尔此前的所有的认知,弗兰克尔被剥夺了所有,只有一个编号119104,他被派去修铁路干重体力活,每天只有不到300克的面包和一公斤的清汤,还时常受到毒打,肉体遭受的真实的痛楚,真的可以通过精神来救赎吗?
在书中,弗兰克尔细致地描述了他所经历的一切。
她写道:
“我们沿着由集中营向外延伸的路,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途经大石头,汤进泥坑艰难前行,押送的看守还不停地朝我们咆哮,用枪托驱赶我们。
走在我旁边的人突然说:如果我们的妻子看见我们这个鬼模样怎么办?我希望他们在集中营中比我们好些,永远也不会知道我们经历了这些事情。
这句话勾起了我对妻子的怀念,突然间,我一生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作为宇宙中唯一有思想,有精神的生物,人性始终是我们生而为人最高贵的特征,而情感与记忆就是人性之光。
弗兰克尔在思念妻子的那一刻,对当时面临绝境的恐惧感,就逐渐的减少了。
在集中营的经历让弗兰克尔认为:
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
寻找生命意义呢,有三种途径:
第一就是创造和工作。
第二就是体认价值,比如说爱与被爱。
第三就是受苦,当一切欢愉都被剥夺,无法避免的苦难本身,正是生命的意义。
他正是从集中营的经历里留到了第三种寻找生命意义的途径。
从集中营出来回到维也纳的第一天,弗兰克尔就得知已经怀孕的妻子因为疾病和饥饿惨死在集中营中,他的父母和兄弟也是一样。
她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和无比的忧郁,决定留在维也纳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弗兰克的一生都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67岁的时候,他还学习驾驶飞机,80岁时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在任何的境况之下,如果能够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将能帮助我们超越外在的束缚,活出更加积极有为的人生,弗兰克传奇的一生正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编辑推荐
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并入选香港大学50本图书到现在,它被翻译成24种语言,
销量已达1200册,在弗兰克尔逝世18年之际,华夏出版社特此推出珍藏版。
目的是∶让《活出生命的意义》永不懈怠的生命热情,在这个虚无日盛,意义也渐渐消失的时代,继续为我们在黑暗里点燃灯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