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老爸老妈打电话都没人接,老爸电话被告知已停机,我习惯性的在支付宝给充了钱,后来老爸打电话过来说换电话了。我便想抱怨他换电话也不及时通知我,后又马上意识到自己抱怨的情绪无意义,便作罢。恰逢小姑在,要和母亲一起去给爷爷奶奶上坟,顿时升起伤悲。
爷爷奶奶都已去世多年,我因为从中学开始就常年在外上学,和爷爷奶奶相处的时间很少,感情也淡一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小时候的事却更多的浮现出来,似乎也开始留恋那些关于爷爷奶奶的点点滴滴。会记起不小心在爷爷睡午觉时打碎了碗,偷偷地扔掉碎片,见我慌张,爷爷却假装没看到继续装睡的事,过后当着母亲的面问起,我难为情地大哭起来,又拿出糖块哄我的镜头;还有我上班第一个月发工资买了礼物去看爷爷奶奶,把一块奶糖剥好递到爷爷嘴里时爷爷竟泪流满面;还有奶奶得了老年痴呆后我回家她老人家认不出我是谁,我忍不住抱住奶奶,声声呼唤:奶奶,您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小云啊……如今想来,眼睛也不由得热起来。他们都在不经意间老了,最后离开,只留下些回忆了……
爸妈每年的清明都要在家里过,等着小姑,去给爷爷奶奶上坟。今年三叔三婶去西安给堂弟看孩子,二叔年前也因病去世,按风俗好像二婶也不能去上坟,便只剩下父母和小姑了。母亲和小姑在家里叠好纸钱,带些供品,便一起去祖坟跪拜,焚烧,告慰爷爷奶奶二叔在另一个世界里有钱花,有衣穿,有房住,如此种种,清明祭拜便完成了。小姑离我家里特别近,每年母亲都特意嘱咐她上午就到我家,中午母亲要亲自下厨给小姑做饭,炒菜吃,用母亲的话说就是,闺女出嫁了,回到娘家,没有娘了,也要和有娘在的感觉一样有热饭吃,热汤喝,不能凉了出嫁女儿的心。母亲这样说也这样做,我常常会想,母亲和小姑如此和谐亲密很是难得。小姑是家里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儿,比我长3岁,自小受尽宠爱,母亲是大嫂,待小姑如女,很是亲近,小姑也依赖母亲,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母亲商量。爷爷去世前最放心不下小姑,看到她们都相处这样好,生活也很好,也可安息了吧?
本打算让父母过了清明节就可去海滨房子里度假享受一下生活,他们却说现在在别处帮人做事,每天能给一百块钱呢,不想那么早就闲着去那边,等夏天再去吧。我常常会以自己的意愿强加给父母,以为让他们每天休闲享受吃喝玩乐就是孝顺,殊不知尊重他们自己,顺从他们的意愿或许他们更舒服也更快乐。在老的时候还能发光发热,还能干活赚钱,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开心的事。电话里能听到他们语气里的欢欣鼓舞:今天因为你小姑来,才休息了一天,平时我们是不休息的。好吧,只要开心就好。孝顺孝顺,或许“顺”着他们才是最好的孝!
给父母打个电话,唠唠家常,汇报汇报自己的生活工作,心里也欢畅踏实的很。
玉渊潭公园桥上远望清明节,记起已故的亲人,在玉渊潭公园桥上远眺,那些回忆随风而逝,又随风而来,在心里泛起阵阵思念……
在我生命里,最先离开的是爷爷,我没有在家。后来是我到北京的第一年,北京的姑奶奶突然去世,那是我第一次经历身边亲近人的死亡。我到北京开始是住在姑奶奶家里的,姑奶奶那年80岁,曾在居委会工作,没有太多文化,却看上去很有文化范,戴副眼镜,气质高雅,威严,有派头。记得我给小叔叔家的孩子买了酸奶,后来另一个孩子来,我想拿给他,姑奶奶说:这东西说给谁了就是给谁的,哪能一女二主呢?后来一想,很有道理,做事情要讲原则的。
再后来就是婆婆离开我们,在最后的日子里,留下很多回忆。婆婆和我们住在一起,每天早晨起床早,悄悄地就给我们煮鸡蛋蒸馒头熬粥……平时没事就出去买菜,每天我们下班前就把菜泡上洗好,那时候三姐晚上和我们一起吃饭,她和先生谁回家早谁就炒,我负责洗碗擦桌子。我们都说不让她管,可是她总是愿意管我们。只是那时她给三姐熬银耳汤喝,没有给我,说先生太勤快了,干了很多活,结婚前都不干的等一些芝麻小事儿我和她有隔阂,还在先生那里抱怨她太过分,把我当外人。现在想想也不为过,母鸡爱护小鸡是本能,我也不是属于婆婆生养的孩子,当然不一样。只是那时年轻想不明白,感觉怎么不能一视同仁呢?
又怎么能一视同仁呢?
奶奶是三年前去世的,我和老爸连夜赶回家去,竟没能看到奶奶最后一面,哭倒在她老人家的床榻前。再哭又有什么用呢?生前为他们做的那么少……
所有关于已故亲人的回忆都因清明节而变的清晰起来,而他们每个人都有教会我一些东西,使我更快的成熟长大起来。
怀念亲人们,愿亲人们安息!愿他们在天之灵能够原谅我所有做的不妥之处,那打碎的碗,那没尽的孝,那一句不愉快的抱怨等等都忘记吧。
愿您安息!
补记
清明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