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

作者: 相宇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21:42 被阅读0次

我自小对孔丘的印象,离不开伪君子、迂腐、愚忠、"和稀泥"和"打倒孔老二"。

细想挺奇怪,除了课本《论语》选段,就没见过别的,那这些无关联的印象,为何会进一个孩子的心?

猜了猜,许是家庭里的印象,再想想是当代人对儒家的集体意识(可能从先秦到北宋程朱已被无数代笔,到明清又有另版本,而自五四始彻底推翻,文革又到批判顶峰?)。等有了互联网,发现有这些印象的人,远不止我一个,看来大体如此。

我有时候会想,真正的孔丘,会是怎样的人呢?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编纂"思无邪"的《诗经》、鼓励亲亲相隐、活着硬气不得志,我无法相信这会是一个迂腐、愚忠、和稀泥的人。

后来,看熊逸讲《春秋》时说到"中庸",按今天人的理解,其实就是"和稀泥",词典也大体如此。而考据先秦,"庸"字和今天不一样,"庸"是"不变"、"不易"的意思,没有"平庸"的意思。换句话说,"中庸"的原意,是中正不变的意思,和"和稀泥"近乎反义词。

通俗的解释"中庸",孟子的话比较合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坚定不移的人,配得上"中庸"二字。

想来也是笑话,孔子竟然成了别人口中,自己最讨厌的人。

梁文道讲《学而篇》也讲的很好,我们中学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的"习"不是学习,先秦是"实践"的意思,"时"也不是时时,是时机。整段话,白话过来,大概如此:

"如果人的一生,能有机会一展平生所学,那岂不是很愉快?(万一没有机会,)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不是也挺好?(若未展所学一事无成,又连懂自己的人都没有,)还能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就是君子(?)"

可悲的让人不能流泪,这怕就是孔丘真实的一生。怪不得,其弟子把这段话作为《论语》开篇总纲。

相关文章

  • 2018-12-02

    “思无邪”之保尔柯察金 《论语·为政第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不可对...

  • 思无邪

    思无邪 为何一言思无邪,涵盖诗经三百篇? 思无邪者致良知,廓然大公中无偏。 岂止诗经三百篇?此言六经皆...

  • 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孔子说,诗经三百,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无邪”。 思无邪是什么...

  • 伯越早读【23】—《论语》—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首,一句话来评价就是“思无邪”。 “思无邪”:心里...

  • 思无邪

    (文一品) 思无邪,心至善,人至美。思无邪,像朴实的诗意,似唱过的歌谣,又如无邪的记忆。 思无邪之美,美在“中和”...

  • 2019-02-26

    思无邪 ,德不孤。

  • 思无邪

    思无邪 残月升,清风里,佳人独饮醉了几许?欲醉不得醉,邀阙月作对,奈何无语似寐,倩何物相陪?过往风月无回,一缕...

  • 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是最恰当不过了。在周代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时,女子都是无所拘束...

  • 思无邪

    文|我想你时西风止 君邪君邪 渡劫 莫言莫言 思远思远 栗錢 可解可解 朝暮之间 窃其陌上独疯癫 轻贱轻贱 日月日...

  • 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夫子此处所用“无邪”,后人多当“正诚”解。夫子就是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无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hp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