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会计---制造业之旅
又是一周,分享一个小点。
-------对账
近期我一直在对账。核实客户的发货、收款、开票情况。
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导火索:客户单位往来询证函核对不相符,领导要求对账。
我的印象中:双方账上金额不对是很正常的,只要解释清楚差额原因,确定情况属实,就OK。
对账不符可能的原因:
1、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一样。在会计准则中,有些情况的判断是根据会计的水平而定的,并不是会计准则中强烈要求、必须这样干。会计水平高必然会要求高,反之则无所谓,只要没有偷税漏税就好,关于会计规范的问题,那就有些扯了。
在这一点上依照我目前的水平我只能猜出我们和销售方的账上金额差异的大概原因:
a 确认收入的方式双方不一样。
我们是通过发出商品,转移相关的风险就确认收入,而不是通过开发票的形式确认收入。
(大部分公司确认收入是以开票当期确认为收入,当然以开票确认收入也是最保险的一种方法)
2、入账时间不一致的原因导致。销售方开票后给客户单位,客户单位并没有及时入账。
猜测原因:客户单位取得发票时跨期,尚未入账。(进项税发票有180天的认证期,没认证不入账)
3、入账有误。这种情况下需要仔细核查记账凭证与发票。
解决方法:往来款的询证涉及到的都是钱、谁都不愿意有错,在遇到相互之间账上有问题的情况,好好沟通、相互核查,问题总是能解决的,就是麻烦了点。
可是在钱这个问题上,我们可马虎不得~
我的对账历程
我们公司采用的是ERP系统,采购、销售总账一体化。
我对账利用之前的序时账,一笔笔核查,联查票据、合同、发票是否一致。(这段时间真是血喷一地,碰上我还是个较真的人)有些活真没那么简单,总是说找不出原因这个是不可能的,但凡事出有因,只看你有没有心。
坦白说:我真的不想对了,公司刚上ERP那段时间,漏洞百出,太痛苦了。
总账的形成是根据各个模块录入的相关资料经审核后形成的。即各模块形成总账,总账只是各种模块最终形成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感受到摘要、备注要写清重要性,查账实在是太痛苦,尤其是在自查!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会计,要求摘要不要写的太详细。but人家的出发点是“摘要不要写的太清楚,以防备查账。”说实在的,就如我高中时候,遇到不会写的英语单词,我就故意写的看不清楚,现在想想真是傻逼,这不是此处无银三百两么~(真想发个呵呵哒的表情包)。
在对账期间,我返工了
需要提醒的事:
1、领导吩咐你干一件事情,一定要问清楚他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他要什么结果。
我在这过程中返工:心想着不就是发票、发货、收款一一对应么,简单。
呵呵,我自负了。
做的过程中,因为对软件操作的不熟悉,以及稀里糊涂各模块间的关联性,导致我刚开始的时候一种一脸懵逼的感觉,取出的数据自我感觉有用,越到后面越发现取数不够详细,一些内容不了解情况。尤其是我这个到公司还没有几天的人。
一定要问清楚,老板要什么、为什么要这个、这个期间什么最重要、我该怎么做。利用结果倒推过程。
如:我的老大要求我找出A客户从12年到16年的发货清单、开票清单、收款情况、截止到16年底还有多少没有开票。傻逼的我利用各科目余额表的金额、倒挤没有开票的金额。准备汇报给领导,好在自己为了验证自己做的是对的,将数量、单价、型号勾稽了下,才发现有问题。才跟领导反馈。
领导说:这家公司每年价格都变动、且预收折让、现金折让,退货、发货给分公司等多种情况。我真的是一段时间不接触,脑子就犯傻。
2、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干了它,就不要嫌麻烦、不要偷懒,你偷的懒必让你还回来,木有捷径。
3、学会利用工具。财务软件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不能被软件掌控,一定程度上他都的是严格按照系统设置生成,没有那么完美,学会用软件,让它成为自己更好的工具,不要被他牵着走。
嘿,一枚不一样的会计
有点疯、有点癫
喜欢徒步、爱植物
喜欢跑马、爱看书
我还喜欢吃
不成熟的工作之谈,如果可以,多多交流。
我始终坚信:用心做事、内心丰满、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我很美。
微信号:1065250212 程显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