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风尘

作者: 回声三毛 | 来源:发表于2022-08-27 22:01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纷纷花落的画面,又恰似叶叶纷飞的季节。是风的影,在做时空的安排,亦若黎明后的朝阳,也显露傍晚霞云的色彩。

    往日今时,发生过的故事,不曾消逝,只是被遗忘,如被风吹走的灰尘,只是散落他处,化作点点尘埃。

    在繁忙杂乱的生活程序里,曾几何时我从一个言必真的翩翩学生变为一个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之人?曾几何时又从一个严肃真诚的文字少年变成一个溜须拍马的不耻学徒?从大学殿堂走出才短短两三年而已,便被一种不可抵抗的暗涌洪流冲刷的粉碎,不得不重新塑造往日曾一度被认为早已成铜墙铁壁的价值观雕塑。

    在重新归拢自我的这些日子里,便时常想起一些亲爱可爱的人,如父亲,母亲,曾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以及青春里的每一张天真面孔,和那些过往生活江河中流过的陌生人,他们的某些话、某些形象都像一幅幅画一一被封存在我的记忆相册里,有油画,水墨画,涂鸦,还有素描等,时过境迁被重新打开时,发现异常彩人,且引我深思。

    最让我时常想起的是一位老人,一位胸怀坦荡不拘一格的老人,一个大公无私乐于施舍的老共产党人。

    他是我爷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爷爷祖父一代开始便世代为农,至于再上一代是做什么的,没有人知道,我也曾问过我父亲,他也不太清楚。不过我记得爷爷曾说过,好像祖上不知道哪一代有做过地主的,到爷爷父亲这一代时就彻底落魄了,成了彻彻底底的佃农,靠租别人田地来勉强维持生计。

    老爷爷一生有一个爱好,便是抽旱烟,嗜烟如命。按道理来讲,旱烟可以通过自己种来解决,但不知为何,听爷爷之前讲,老爷爷经常连旱烟都没得抽,是因为自己不会种,还是当时环境不允许?不得而知。老爷爷嗜烟如命,但经常没得烟抽,便经常坐在火灶堆旁通过吸火柴冒的青烟来解馋,有人说为何不搞点干草整点卷烟?我问过,那个时候纸在农村家庭是也稀缺物资。爷爷曾跟我讲,之前上级曾奖励给过他一套《毛选》,但后来也被陆陆续续用掉了,听人说那时候保存下来这套书籍的人,都发财了,一套书起码十几万,甚至更高。

    经常亲眼目睹自己父亲吸柴火青烟的爷爷,终于在其十三岁四岁那年为老爷爷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事情是这样的,爷爷从十二岁便给人赶马车,独自外出闯荡。由于他干事牢靠稳重且豪爽义气,小小年纪便在外闯出了一个好名堂。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户主赏识他的人品和能力,且得知家中老爷爷嗜好烟一事,便将自家已无人使用的一大袋旱烟赠送,爷爷自然不能白拿人家,几番商量后,便以底价买得,双方皆大欢喜。回家以后,爷爷将一大袋上好旱烟拿给来爷爷看,老人大喜,从此过上吸烟自由的生活,直至去世,也未抽完。

    爷爷是一个没有文化的老人,他一生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上过学,因此从小便不断教育我们好好读书。据爷爷讲,他小时候读过几个月的私塾,但很不幸,很快便因家庭贫困退学了,毕竟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供一个孩子上学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奢侈的事情。

    或许今天很多人对农村家庭孩子读书一事的艰难程度没有什么概念,以为什么一年几百块钱怎么可能读不起书之类的话。我以我自身读书经历做个对比,让大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我本人来自黄土高原偏远乡村,小学三年级之前在村小学读书,后转入外村寄宿制小学至小学毕业。村内读书时因住宿均在家里,因此并没感觉多少困难,毕竟除过学费便没有什么硬性开支了,其余一切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后村内小学倒闭,等到转入外村读寄宿制小学后,求学的艰难便很快显露出来。

    去外村读寄宿制小学时,那年我大概十岁左右,记得那天是父亲送我去的,除过一床被褥和一个吃饭的家伙,以及一个小小的掉了半个角的木行李箱,便没有任何东西了,把我安顿好以后,父亲便回家忙事去了,看着别人的家长都还在买各种零食安慰他们的小孩,我冲出门外穿梭在熙熙攘攘的校园里,去寻找着父亲的身影,我是多么希望父亲还能复现多陪伴我一会,我不是羡慕别人家孩子有冰激凌和辣条吃,只是一种强烈的孤独在笼罩着我全身,我没找到父亲,便只好一个人躲到一间当时还未建好的破房子里面,默默地掉眼泪,突然一个家长进来里面乘凉,问我怎么来,我没有回答她,只是一个冲刺扎进了人群中迅速消失。

    在那里此后的两年里,学习和生活就像两枝不同颜色的毛线一般将我的生活编织得五彩斑斓。学习方面,因为我勤奋好学,或者说脑子开窍些,经常考全年级第一;生活方面,当时每年的学费大概在300元以内,伙食费每月50元左右,尽管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上学(哥哥们均小学未毕业辍学了),但是经常没有钱给学校,我和很多其他的同学一样,经常被喊去教务处训话,因为学费和伙食费一拖再拖,经常是几个月甚至半年。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今天看来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每次颁发奖状的时候,领奖台上的第一名通常是我;每当有学生被突然从教室喊走去教务处训话的时候,每次也都有我。也就是说有可能我上一秒还在讲台上喜气洋洋,下一秒便被喊去训话了,且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清楚地记得每一位被喊去训话的学生脸上所透漏出的那种自卑,严格来说就是:丢人。

    爷爷经常教导我们一句话:人穷志不穷!或许是这种在生活物质上所带来的的卑微,也导致我从小懂得只能通过在学习上拼命努力来换取些别人的尊重,以学习上的无穷努力来弥补物质上的穷境。

    等到他长大些以后他因为个人能力出色得到当县领导秘书的机会,因为不识字而主动婉言拒绝了,这也成了爷爷一生的遗憾。

    等到后来爷爷成家立业以后,他便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子女读书,希望至少有一两个可以在读书的道路上有所出息。可是事与愿违,七个子女中没有一个读完小学便全部匆匆退学了,无奈之下,他便只好寄托于外甥和孙子们一辈。或许是没有读书基因的缘故,孙子一辈的所有小孩也像魔怔了一般一个接着一个均一一辍学了。在我之前,只有一位表哥读到了高中,最后复读也因成绩太差放弃了。

    最后,在爷爷八十岁的时候,一百多人的大家族中,便只剩我一人还在读书,不过除过爷爷、父亲母亲和亲哥哥外,其他人也并不看好我读书的命运,尽管我读书一直以来还算优秀。好在爷爷去世前三年,我成功考上大学,算是圆了他老人家一个愿望。接到通知书那天,父亲当晚回到家便载着我去看爷爷,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他很高兴,当即拿出一千块钱奖励我,说我为他挣了一口气,但是我又从来不愿拿他老人的钱,便拒绝了,后来他生气地说道:

    “这是我作为爷爷的一片心意,嫌少吗?我有的是钱!”他一遍笑,一遍从怀中拿出他的两千多积蓄炫耀给我和父亲看。

    其实这一千块钱,对他一个没有收入的农村老人来讲,本身就是一笔巨款,而他拿出的那些钱,已是他的全部家当。

    爷爷很爱读书的孩子,我作为他唯一一直读书的最小孙子,自然从感情上得到了更多的关爱。每次节假日回家,我总会首先去爷爷奶奶家看他们,他总会问我学校伙食如何?课本内容学习的如何?我都一一如实回答。然后他很高兴,拿出各种别人送他和奶奶的零食来优待我。或许是因为我常年在有机会接触爷爷和奶奶的缘故,故而他的其他子女便有人说他对我有所偏袒,说什么零花钱都给我了之类的怪话,但是直到爷爷去世,我也从未领过爷爷的钱,除过考上大学那年的一千块奖励。因为父亲经常讲给我说,不要接收爷爷的零花钱,他自己其实根本没什么钱,那口袋里的那些钱只不过是为了让子女们安心罢了,那已是他的全部家底。

    爷爷虽没什么文化,但是十二三岁便独自闯荡,因为他性格豪爽,胸怀宽阔,为人诚实守信,且乐于助人,小小年纪便闯出了名声,20多岁便当选村支书,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有些类似,成为当地最为年轻和最出色的村委书记,并成功加入共产党。

    爷爷因为没读过多少私塾,识字甚少,后来他能够大概阅报读字,全是半路上向别人学来的,他很喜欢没事的时候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并经常考我们,一旦他发现有些字我们跟他读的不一样,便开始争论,如果是我们不认识的,他便很骄傲地告诉我们正确的读法,如果最后确定自己错了,他便笑着说:

    “好,你们厉害!”便又开始写下一个自己新学的且认为我们不认识的字!

     我很好奇,当村领导经常需要批阅一些文件之类的东西,爷爷不认识字又是如何处理那些文件的,怎么记录一些事情并上报的。后来爷爷告诉我说,他遇到一些不认识或者不会写的字,有时候便询问身边的人,但早些年时自从教书先生去世以后村里能识文断字的实在太少,他只能用自己仅有的一点水平来勉强处理文件材料,没有办法的时候便直接在文件上画上一些有标志性的图案来记录关键信息。如有一次,他向乡里汇报工作,有一个村民的名字中有一个“绳子”的“绳”字,他不会写,便在文件所在位置上画了一条长线以表示绳子,引得上级领导哭笑不得。他很不高兴,立马反驳道:

    “有什么好笑的,难道这不是绳子吗?”会场顿时哄堂大笑,他也跟着一起大笑起来。

    所有的参会干部和乡镇领导,虽然有时候拿他的工作汇报文件取乐,但是没有人敢嘲笑他的为人,他的工作,因为在他领导下,他所在的农村合作社小组几乎年年评优,是全乡、甚至全县的先进小组,模范单位。其他合作社小组和大队还经常寻求他的帮助以渡过难关。

    他是全乡出了名的名人,百分之七十是他的为人和工作,百分之三十是因为他的脾气,他敢于为真理斗争,敢于向不好的风气开炮,敢于和上级在工作会议上拍桌子,以至于上级对他是又爱又恨,如果说想找一个和他脾气类似的人物来匹配的,大概《亮剑》中的李云龙有点类似。

    爷爷的脾气大是出了名的,整个乡里尤其是领导干部们没有人不知道,甚至在县上都传开了,听说有一次县领导考察时他还直接在会议上拍了桌子,因此用四个字评价他就是:胆大包天!但他每次都是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从不搞虚假汇报,也讨厌反对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久而久之,县领导们都对他刮目相看,欣赏不已,最后跟县领导也称兄道弟,把酒言欢,这样,乡里便更没有人不尊重他了,大家都说他脾气大,能耐也大,要是有点文化,可以做大官。

    爷爷虽然脾气大,但是从不因为私事而斤斤计较,一切均为公事。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专门赶着马车载着爷爷去乡里开会,结果一路狂奔到乡里政府大门后发现坐在后面的爷爷不见了。后来过了许久,爷爷独自走着到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调侃道:

    “小伙子,你的马儿跑得可真快!差点我就一命归西了!哈哈哈!”

    爷爷作为一村的领导,常常严格要求家里的人。在那个狼吃人的疯狂年代,全国闹大饥荒,成千上万群众在和饥饿做斗争,农村的家家户户不得不上山挖野菜剥树皮充饥。奶奶曾跟我讲,有一次她和另一位妇女一起外出挖野菜的时候实在俄的受不了了,在路过其他村合作社的树下时拿了两个掉落的桃子,但两人又舍不得吃,毕竟各自的家里都有好几个小孩在等着吃饭,想着留着回家让小孩吃,后来回到家之后被爷爷发现了,爷爷顿时非常生气,狠狠地训斥了奶奶,并禁止她当天吃晚饭。后来,这事让奶奶铭记了一生,并时时刻刻提醒着她的孩子们。

    在全国农村合作社吃大锅饭的年代,各村所有的果园、枣树、核桃树等都一律充公,没有个人财产,即便是掉落在地上的东西,也需要统一处理,个人不得随意拾捡,爷爷作为一村的领导,严格按照规定带头执行,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责罚奶奶拿桃子一事的缘故。对于自家人是如此,但是有一类人爷爷总是宽厚包容和帮助他们,那便是乞讨人。在那个充斥饥饿的年代,家家户户根本没有余粮来施舍乞讨之人,爷爷家一家八九口人也无力施舍别人,但是爷爷经常把属于公家的落在地上的枣、苹果、桃子之类的东西给来乞讨的人充饥,毕竟普通的人家都在忍受饥饿,乞丐便更不必说了,在深山村落里乞讨,每个村之间都是数十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程,不进点食物,很快便会被饿死,十分可怕了。爷爷跟我讲,那个时候很多村里都有被饿死的人,何况乞丐?

    爷爷作为一个村里的一把手,却从来不公权私用。每次打饭的时候,轮值打饭的人总是想照顾一下奶奶,一是爷爷家孩子最多,而是又是村里的领导,三是经常照顾村里困难户,但是被爷爷知道后严加训斥,因为他心中有一杆秤:那就是公平!

    奶奶曾给我讲,当年闹饥荒的时候,每家每户一天派出一个人打饭,一天两次,一罐子米饭,最后罐底只有可数的些许米粒,都是水,我问奶奶那米去哪儿了?奶奶很不情愿地哀叹说道:被一些人偷走了。

    爷爷家在当年闹饥荒的时期丢失过多次东西,奶奶跟我说其实他们知道是谁偷的,是爷爷不让说,也不让制止,他说要不是饿坏了谁愿意偷东西?况且有些还与爷爷奶奶家沾些亲戚关系,便只好当看不见。奶奶说他们每次偷东西都是晚上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大概是这种天气下发出声响不容易惊醒主人,每次都是偷上等的好高粱团子,奶奶说她们家都舍不得吃,都是等着过节日时全家人馋馋嘴的,每次回忆起那些往事,奶奶都莫名的忧伤难过。

    爷爷一干便干了三十几年村支书,五十多岁的时候,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他便主动退下来了。他赞成包干到户的政策,顺应潮流和政策,从一个脱产了三十几年的干部回到一个普通的农民,勤勤恳恳经营起自己分到的数亩田地,新上任的村干部为了照顾他们自己的人给爷爷和父亲伯伯们分了很多不好的田地,他也不让父亲们去说理,总是说分到什么就是什么。

    此后,他不但开始经营自己的土地,也同时照顾着父亲和伯伯家的土地,并且成了人人夸赞的好庄稼人,田地里的边边角角都总是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他总是在干活时对我说:

    “做任何事情都要认认真真,不能被人笑话。人最怕认真二字!这是毛主席说的!”

    有一年冬天,一位卖豆腐的老人带着一个中年人突然来到爷爷家,手里提着大约十斤中的热豆腐,笑着说道:

    “老*,我又来看你了!”

    爷爷很高兴,赶紧接过豆腐并让老人落座。他们谈笑甚欢,好似老友重逢,老人走时爷爷强行要给老人五十块钱,但被老人拒绝了,坚决不收。最后高兴地说道:

    “明年,我恐怕来不了,不过没事,到时候我让我儿子来看你!你就一直住这里,别走!”

    最后两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是爷爷当年帮助过的一位村支书。后来合作社解散了,他也就退下来了,干起来老本行:做豆腐!以后的每年,他只要外出卖豆腐经过爷爷住的地方,便会第一时间送上十斤豆腐。后来听说爷爷住在公路边了,便年年来送,从不间断,这样做就是为了报答爷爷当年的大恩(大致是帮助老人所在合作小组换牛之类的事,听说当年数十个大队没有人帮忙)。此后的每年,直到爷爷去世,老人的儿子都会给爷爷送来豆腐。

    爷爷还经常给我讲他的一件终身遗憾的事,便是给县领导当秘书的往事。他说自己当年十分年轻,去了县政府一共干了不到半个月。因为他不会写材料,觉得十分惭愧,整天除了和领导聊天便不知道给人家干点什么,尽管领导十分赏识自己,但是毕竟是要干一个秘书,便需要会都识文断字、写文稿、整理材料等,可惜,他是一个连很多人名都写不了的文盲,连一个小学都没读。他整日在县政府大院心慌的很,无所事事,吃着公家饭,觉得十分愧疚,便每天早早起来了抢在清洁员前面把政府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但是政府大院中是有专门的清洁员工的,他便和清洁员聊天。最后自己心里实在慌的没办法,也觉得自己给领导干不了秘书这份工作,便向领导主动辞职了。领导也没办法勉强他,便让他回家了。

    后来多年后他再次谈起当年的事时,感慨万千,并嘱咐我一定要好好读书!

    爷爷的一生有两件最重要的事:一件事干了三十余年的村支书,全心全意带领全体民众一直走到改革开放,这是他一生最骄傲的事!第二件事是关于读书,遗憾自己没有上过学,只当了一辈子农民,而我成了他生前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小孙子。

    爷爷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精彩传奇的一生。他去世后,还有三件事令我知道后心久久无法平静:

    第一件:爷爷一生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屋,包括土窑洞,他生前带着一家十几口人都是借住别人屋檐下。

    第二件:爷爷去世后用的木棺是他生前十几年前年自己准备好的,一共两副,一副留给奶奶,一副留给自己。

    第三件:去世后留下了一笔钱,都是自己种地积攒下的,被用于处理身后事。

    据父亲回忆统计,爷爷家一生搬家十余次,干了三十余年的村支书,当别的干部都为自己攒下了殷实的家底时,只有爷爷家和从前一样一贫如洗。

    人们说爷爷对他这个大家庭最大的贡献便是养活了七个子女,我说他还留下了一座丰碑,一个坚定彻底的共产党员的一座精神丰碑!

    2000年以后,人们对爷爷的赞誉已不多见,很多人在背地里对他冷嘲热讽,说他厉害什么,给子女们什么也没有留下,就留下了一个字:“穷”!爷爷去世以后,这种声音变得更为频繁!

    或许他只是成千上万个底层共产党员中的一员,只是遵从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做了自己问心无愧的事情。没有人会记得他,人们的冷言风语会攻击他的遗产,犹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总有人会丢掉良心讽刺他。但我想,爷爷的人生坦坦荡荡,就留给更多后人评说吧!

    如今的社会,犹如钱文忠教授所讲,好人在这个社会上屡屡吃亏,且不受人待见,是不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无论如何,心中有镜,手中有剑,或许是我们应该武装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不消失的风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kc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