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午饭后的我,习惯地站立半小时。打开微信,高中四个妹子的讨论组里,大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和即将来到南京工作和生活的琳子提及南京的印象,我依然是那句:南京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南京好大,我还没有走完,虽然我已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了六年。
和一座城市相处六年的感受如何,像是和恋人一样,从陌生到熟悉,又在一次次熟悉后感受到陌生的惊喜。和城市谈恋爱的感觉如何,不是学会了浓情蜜意的依赖,却是一点点给了我是谁新的定义。
我想,我和南京谈了场恋爱,爱里成全了自己。
好的恋爱,给予自己开阔的视野。我任由她带着我这个北方女孩感受南方人如水温柔。
刚来南京,就读于一所财经类院校,在南京这个大学城都有几个的地方,任何一所大学都算不得稀奇。我更意识到自己像是一滴沉入湖泊里的水,再无踪迹。周边的人太厉害,我甚至不知道以及害怕如何融入他们。
还好,有大学室友,五个人中两个北方人,三个南方人,那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五个人。刚好年龄相仿,性情相投,我们相处起来很是融洽,也让我开始慢慢学会融入。室友心思细腻,能够很快捕捉到我的感受,在我不开心时开解我。生活里精致的她们,虽然也有抱着大勺挖西瓜的豪气,但也有叠起小盒子收纳东西,书桌摆放整齐的小心思。她们会很独立和专注,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专注乐器的会每天在艺术团练习和演出,追电影的可以对各类电影如数家珍,又会在备考时候像追电影投入那样投入学习。高个子的那位妹子,兼职、志愿做礼仪忙碌到发光。
大家茫茫忙忙碌碌,我这滴湖泊里的小水滴慢慢开始找到自己的事情。南京容许了我初来乍到的迷茫和窘迫。
因爱上南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是不是好的爱情原本就是一种滋养?
我曾经生活的地方并没有这么多的书,记忆里的几次阅读,大概是老师推荐订阅的学习报纸和课外书,以及楼下不常开放的校园阅览室。许是源于日常运营成本及书籍采购成本的考量,校园阅览室书籍并不多,而校外的借阅书店也多是迎合我们初高中生口味的校园小说,似乎这些可以带来维持其运作的收益。不否认每本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这些书籍的种类似乎单一的多,一如我那时单一规矩的生活。
不同的是,南京书很多,看书的人也很多,看书的场所也很多。图书馆和独立书店是可以常去的地方。
图书馆里分类放着书籍,方便根据区域快速定位想读的书,并且可以在某个区域的书里深耕。广泛涉猎杂类和某一类型的书籍同等重要,前者给了你触类旁通的可能,后者给了你同知识领域不同作家思想的合集,在对多种思维方式的阅读中,可以快速对该领域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并且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论文期间在绩效审计方面期刊和文章的阅读,和工作后对工作技能方面书籍的阅读让我这种感受最为强烈。如果是读书速度过慢的建议阅读读书技巧类的书籍。如何很难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推荐读读思维导图类的书籍,可以用思维导图快速梳理自己的思想观点,清晰节约时间,便于捕捉头脑风暴的观点。就算是化用导图用于笔记和梳理生活感受也是很有有益的事情。我个人很受益于以上两类书籍。
南京的魅力,恰巧是在有规矩的南图之外,还有风格各异的的独立书店。书店不同于图书馆,适宜周末在店内阅读。如果书店氛围足够适合我,会让我心情愉悦地高效阅读。
如果图书馆是专业,独立书店就是生活和爱好。在先锋看过摄影类的书籍,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摄影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大行宫附近有古籍书店,店里是老旧的书籍,随手翻到过金陵书画册、国外诺贝尔奖小说、山海经图册等等杂书,是有趣的体验。仙林的大众书店更适合父母带着孩子去看书,辅学类书籍较好。在那里看过思维导图的书和服装搭配及各类食谱……金陵书社和江东书房适合安静看书或者带上电脑去办公。
逛各类书店的常客也是不同的。比如古籍书店,工作后的人去的多,经常遇到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一人来淘书、看书的多,结伴来的很少。店里并没有专设的座椅,我常是坐在木地板上靠着书架,听着外面老城区热闹的声响,借着店里柔和的灯光,随意摸过一本书来读。看累的时候,抬头看面前的老爷爷坐在小板凳上整理旧书籍的画面,颇有点老旧电影的味道。我这个一度梦想开甜品店的女孩萌生过几次收集旧书的念头大概是源于这家书店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喜爱来这里,会在这里感受时光流逝中心灵的绝对宁静。
先锋书店就不说啦,外面拍照和慕名而来的较多,但是书店深处安静看书的人还是很多的,新奇明亮现代化的装修设计和别具一格的书籍陈列也甚颇和人心意!源于对摆设的精美的好奇,我还去读了基本陈列美学的书籍,认识到摆设也是有讲究的。生活本来就是发现、好奇和深究的过程。
早安,周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