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带娃去医院做入园体检,排在我们前边的是一个小姑娘,在等待区我们聊了两句,后来我去找医生做体格检查,他们去抽血。
等我们检查回来,他们还在抽血室,小姑娘哭的撕心裂肺,奋力抵抗着不让抽血,两个护士两个家长使劲压着孩子,孩子使劲扭动。爸爸妈妈劝孩子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抽完了,你越动越要多扎针,没事没事,别哭了,乖乖的。
后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特别心疼孩子,就和我儿子说妈妈去看看那个姐姐,帮帮忙,好吗?我儿子说好,我就让他站在一米远的进门处等着我,这样我能看到他,万一有什么动静我也能及时反应过来。然后我走到小女孩旁边,摸摸她的背,说“嗯,抽血有点疼是吧?”我话音还没落,她爸爸立马说没事没事。我接着和她说“是的,是有点疼。”小女孩哭声渐低,我正准备进行第二步,爸爸赶紧说没事没事,不疼不疼,不怕不怕。妈妈也说别哭了,哭也要扎针。不给我继续说话的机会。护士趁着她刚才听我说话有点转移注意力赶紧把胳膊放在了桌子上,使劲压住,并让妈妈赶紧压住肩膀。我看到这个场景,只好默默地退了回来。小姑娘又开始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就这么强迫着完成了抽血。
相信大家对这个场景都不陌生,很多父母都是这么做的,有的甚至还会打骂数落孩子。抽个血打个针,总能看到一个又一个哭泣的孩子和旁边心烦气躁的家长。
后来轮到我们抽血了,护士叮嘱我按好孩子,我说没关系的。我儿子很配合地抽了血,还一边抽血一边和护士聊天。最后抽完了去等待室,里边的家长都很惊讶我儿子没哭,一个家长还专门走过来说都没哭,真棒!我笑笑,心想,只要家长做对了,孩子并不一定要哭的。
刚小女孩哭的时候,她爸爸一个劲说没事没事,我想小女孩如果能说出来,十有八九会说“你怎么知道我没事?我有事!我害怕!我不想扎针!”同样的场景换到成人身上,自己特别在意的一件事被别人说“有什么大不了的,至于么”,我想大多数人心里都会diss回去“至于,我觉得挺大的,你觉得不至于别听,跟你有什么关系!少在这指手划脚的,烦人!”是的,当我们心里难过担心害怕时,希望得到的不是无关痛痒的说教和否定,而是被理解、接纳和支持。同样的,孩子也是这样。
回到文初的场景,家长该怎么做呢?
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要清楚孩子为什么哭。同一件事情给不同的人带来的压力感是不一样的。孩子听到抽血都要崩溃了成人却觉得无关紧要;成人听到所有家当都赔光了又被炒鱿鱼了可能想死的心都有了,孩子却不当回事,依旧玩耍游戏;恐高的人站在楼顶都要晕倒了,爱冒险的人却兴奋异常;爱整洁的人受不了一丝一毫的脏乱,不拘小节的人却无所谓……所以,家长不能总是以自己的做法去要求孩子,而要真正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对他们的恐惧紧张表示理解。
说出他们的感受:“有点害怕抽血,怕疼,真的很害怕很担心”而不是否定说教:“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了,哭也没用,必须抽血,忍忍就过去了,你看别人都不哭,你至于哭成这样吗!都这么大了,还怕抽血,别人该笑话你了”等等。
其次,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以及这件事的必须性。简单明了,不啰嗦不说教。比如“妈妈知道抽血挺疼的,你挺害怕的,但是抽血是为了上幼儿园体检,是必须要做的。”
第三,表达安慰,给孩子自我修复的时间。人的情绪都会经历“积累--上涨--爆发--下降--平复”的过程,孩子大哭是情绪爆发阶段,不哭是平复阶段,中间需要经过由高到低的过程,并不是说不哭就能不哭的,家长需要耐心,给孩子这个时间。
可以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让孩子在怀里哭一会儿,摸摸孩子的头和后背等等,这时候肢体的表达远胜于语言。如果非要说点什么,可以说“嗯,妈妈都知道,这的确挺让人害怕的,妈妈在这里,妈妈会陪着你。”
第四,促进孩子行动。事情还是要做,我们不希望孩子遇到挑战时就放弃了,而且,有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必须要做的事,哪怕害怕,也要做!但是可以以更温和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拿抽血这件事来说,我们可以等孩子稍微平复一些,说“嗯,哭出来好点了吗?妈妈在这里,我会帮助你的,会和你一起面对的。抽血的时候,你想妈妈怎么做呢?或者说你觉得怎么样你才能不这么害怕呢?”促进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思考解决方法,同时,提供帮助。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家长可以给出一些办法让孩子选择。
第五,避免拉锯战。不要重复“抽血-孩子哭-心疼-带走-再抽血-再哭-再走”的模式,这样只会一次比一次哭的厉害。你以为是为孩子考虑,其实是在培养孩子哭的手段。
如果孩子一直不抽血,前边四步完成后,可以直接说“是的,妈妈知道抽血有点疼,你不愿意抽血,但是这是入园体检项目,必须要抽。妈妈相信你能做到,我会一直陪着你,一会儿疼了你可以哭出来,你也可以把头藏妈妈怀里不去看,我相信你可以的!现在妈妈给你加满油,走吧,妈妈抱你去抽血。”然后直接抱过去,如果孩子还抵抗,重复第一步就好。哪怕这时候依旧是按着抽完血的,对孩子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最后,给孩子鼓励和奖赏。
如果孩子自己跟着去抽血的,可以说“妈妈看到你虽然有点害怕抽血疼,但是依旧跟着妈妈完成了抽血!妈妈还看到你很疼,虽然没忍住依旧哭了出来,但是你已经很棒了,比上次进步了许多!妈妈为你自豪,你记住,遇到困难时,妈妈会永远在你身边的!来,亲一下。或者你想要什么奖励?”如果是抱过去的,可以说“嗯,抽完血了,有点疼是不是?妈妈知道,不过你已经很棒了,哪怕疼的都哭了,依旧坚持着抽完了血。我相信你会越来越勇敢的,我会陪着你的。来,妈妈亲一下,或者你想要什么奖励?”
奖励不是最终目的,只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接纳理解与爱护。如果以奖励为手段,那就本末倒置了。
另外,在做事之前,让孩子心里有数,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知道真实的感受是什么,而不是骗孩子,为了让孩子去医院而说去游乐场,或者说打针不疼等。这只会让孩子变得更没有安全感,更不信任家长,事情变得更差。
养孩子是一个功夫下在平时的事情,不能遇事再想办法,因为没有万能的办法,只有日常的积累到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好了,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好了,才会越来越轻松。养孩子就像盖楼,只有地基打好了,后边才能轻松地盖出摩天大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