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微时光
【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第十四章——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益州

【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第十四章——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益州

作者: 诗与旅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21:24 被阅读0次

    第十四章—— 汉中(益州)

    汉中称王

    汉中

    之前我曾多次提到过,汉中这个地方一直都是被一个叫张鲁的人所占据着,而张鲁这个人其实还蛮有意思的,所以在继续讲刘备之前不如先来讲讲一些关于张鲁的故事。话说早在公元191年,那时还是刘焉在统治益州,张鲁作为刘焉的部下就已经开始管辖汉中了,后来刘璋掌权后,就以张鲁不听话为由杀害了张鲁在成都的母亲和弟弟,这也迫使张鲁在汉中彻底独立。

    汉江

    从那以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张鲁始终统治着汉中郡,并且居然一直没有被其他的势力所吞并,这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里,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要知道汉中可并非什么偏远地区,其战略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张鲁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还要从张鲁颇为特殊的身世说起。早在汉武帝时期,张鲁的爷爷——张陵就在汉中创立了一个道教组织,由于每个人入会时都需要交五斗米,所以被称为——五斗米道,等传到张鲁这一代的时候,五斗米道已经在汉中当地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汉中博物馆

    我们都知道宗教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它可以牢牢的控制住人的思想,而张鲁作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道主(道主世袭制),自然使得汉中的民众都对他敬仰无比。张鲁也正是借用宗教的力量,将汉中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地盘,道主的身份更是确保了他在汉中坚不可摧的领袖地位,而张鲁这种掌握民心的方式, 不得不说是非常高明的。深得民心——也正是张鲁能够长期割据汉中的一个重要理由。除此之外,汉中本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古阳平关

    汉中是一个盆地,在古代,要想从关中(也就是西安方向)进攻汉中,主要走的是陈仓道;而要想从蜀地进攻汉中,主要走的是葭萌关→阳平关→汉中的这个路线,总之无论从哪一边进攻,张鲁只要能守好阳平关,就基本上能够保障汉中的安全,如此优良的地理条件,也是张鲁能够长期割据汉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第三个原因,正是因为张鲁只坐拥汉中这一个郡,所以实力并不强大,曹操也就一直没把张鲁放在心上,但是如今刘备已经抢占了蜀地,曹操就必须要尽早地拿下汉中。因为汉中实在是太重要了,虽然无论是从关中、或者巴蜀都不好攻取汉中,但反过来说,得到汉中后就既可以攻打关中,又可以攻打巴蜀,曹操正是想夺得汉中后再伺机进入蜀地灭掉刘备。

    公元215年,曹操在刘备夺取蜀地后不久就立刻亲率大军攻打汉中,汉中的地势就算再险要,也挡不住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双方实力实在太过悬殊,再加上张鲁在军事方面也没什么能力,他平日里忽悠忽悠老百姓还行,但要真刀真枪的打起仗来他哪里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张鲁在阳平关抵挡一阵后就逃往了巴中(今四川省巴中市),而曹操也就顺利的拿下了汉中。

    拜将坛街拍

    张鲁离开汉中前,他的弟弟张卫就劝张鲁烧掉汉中所有的库存,不给曹操留一点东西。不过这张鲁跟他的老冤家刘璋还真是有的一比,张鲁并不忍心烧掉这些仓库,反而将它们封存起来,等曹操来到汉中后看见张鲁竟然没有毁掉这些粮食,反而是将它们保护了起来,深受感动…就派人到巴中去劝降张鲁,张鲁也就最终投降了曹操。

    曹操拿下汉中后,蜀地门户大开,此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刘晔和司马懿,就劝曹操立即发兵攻打巴蜀,因为那个时候刘备方才占领益州,民心未稳,此时正是攻取益州的最好时机。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老了吧(那时曹操已经60岁了)…一向雷厉风行的曹操并没有采取这个建议,而是回到了他后方的大本营,这也给了刘备些许的喘息之机。

    汉江边小路

    那么曹操到底为何没有抓住这个最好的时机呢?难道真的是因为老了?恐怕不然,刘备手下的二号谋士——法正(庞统死后他就上位了…),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曹操夺取汉中后没有乘胜攻打益州,而是选择了退兵,这一定是因为他的后方出现了动乱。”所以法正劝导刘备务必要在曹操回到汉中、攻打益州前,抢先一步拿下汉中,刘备也听取了法正的意见。

    不过上一篇我们曾经说到,刘备得到蜀地后不仅惹恼了曹操,更是让孙权也急红了眼。如今曹操已经得到了汉中,而汉中作为蜀地的门户和咽喉所在,刘备自然是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刘备为了避免双线作战,只好跟孙权谈判,谈判的结果就是以湘水为界,两家平分荆州,湘水东边的长沙、桂阳和江夏三郡归孙权,这也就暂时确保了孙刘两家能够继续相安无恙。

    定军山

    安抚了孙权,刘备终于可以专心地对付曹操了,从公元215年一直到公元219年,曹、刘双方足足在汉中对峙了长达四年之久,最终也未能分出胜负,主要就是因为刘备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攻克阳平关...所以刘备只好将进攻目标转向了阳平关南边的——定军山,若能夺取定军山,阳平关自然可以不攻自破,于是就派老将——黄忠为主将,谋士——法正为参谋攻打定军山。

    定军山--山路

    此时守定军山的是曹操手下一员大将——夏侯渊,定军山的山路十分险阻,强攻肯定是不成的,所以黄忠只能诱使夏侯渊主动出击,而夏侯渊也很清楚目前的状况是敌众我寡,所以他任凭黄忠怎么上前挑衅都不鸟他,这弄得黄忠一时也没有办法。不过此时法正就注意到夏侯渊这个人虽然十分勇猛,但是性情太过于急躁,于是法正就借此特点给黄忠出了个主意…

    定军山--神兵天降

    法正说:“定军山的西边有一座高山,如果能占有此山,夏侯渊的一举一动就都尽在我军掌握之中,如此一来夏侯渊必定会引兵来争,等夏侯渊来到山下时我们先按兵不动,待到他疲惫不堪的时候,将军再一举冲下山去,杀他个措手不及,此乃以逸待劳,居高临下之计,必定能够成功。”于是黄忠就听取了法正的建议,发动夜袭攻取了那座高山。

    第二天夏侯渊得知黄忠抢占了那座高山,果然要带兵去打,这时他的副将张郃就劝他说:“这定是法正的计策而已,将军还是不要出击的好。”不过夏侯渊却不听劝阻说:【“占了吾对山,观吾虚实,如何不出战?”】结果一切的一切都如法正所说那样,夏侯渊被黄忠当场斩杀,接下来黄忠又一鼓作气夺取了定军山,而张郃抵挡不住只好逃回了汉中。

    定军山--黄忠刀劈夏侯渊

    曹操得知夏侯渊被杀后痛苦不已,于是亲率大军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前往汉中,誓要为爱将报仇(之前曹操夺取汉中后就回到了邺城举办了封王仪式,并于公元216年自称魏王)。刘备听说曹操亲自来了,想想自己每次跟曹操交战几乎都是被吊打…自己这辈子最怕的就是曹操...于是刘备命令各部队把守住汉中各个关隘,不要与曹军交战,跟曹操耗着,看谁耗得过谁…

    汉中街拍

    其实我相信刘备这次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害怕曹操,毕竟刘备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刘备了,他的翅膀早就硬起来了,我认为刘备之所以不与曹操交战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因为汉中毕竟离巴蜀要近的多,供给粮食也容易的多,所以说打持久战对于刘备是百利而无一害,如果能不费一兵一卒的就可以拿下汉中,那为何还非得要跟对方火拼呢?没这个必要嘛...

    曹操来到汉中后,因为自始至终都无法和刘备交战,最终还真就从斜谷撤退了。不过双方那时才僵持了一个多月,这么快就撤退不太像是曹操的风格…曹操的不战而退,也就将汉中拱手地让给了刘备,这说来真的是很奇怪…因为曹操打仗打了一辈子,也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退兵退的如此的窝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操这么快就选择放弃汉中了呢?

    其中主要就是因为曹操的身体早已大不如前,在汉中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曹操就于洛阳病逝了,享年66岁。不过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杨修,误传了军令而最终导致了退兵.......有一天晚上,夏侯惇(夏侯渊的哥哥,也是曹操的一员猛将)进账问曹操今晚的军令是什么,曹操当时正吃鸡呢,见碗里有一根鸡肋就随口告诉夏侯惇说:“鸡肋”。

    杨修听见后立刻就开始收拾东西,夏侯惇问杨修为何要这样做啊,杨修就说:“所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这是要放弃汉中,准备撤军了。”夏侯惇听见后连忙称赞杨修机智,于是命令手下的士兵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撤兵。结果曹操知道后是勃然大怒,因为他根本就没这层意思,即使有,也不能从你杨修的嘴中说出来,所以最终以扰乱军心罪处决了杨修。

    说实话,杨修的死因还蛮复杂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乱耍小聪明...否则曹操也没有理由杀他,结果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时候知道的事情你也不一定非要说出来,会装糊涂也是一种别样的智慧,正所谓大智若愚嘛。谦虚和谨慎往往能够让我们受益终生,而一味的卖弄才学,只会增加别人对你的厌恶之感,杨修的死,正是给我们敲响了这么一记警钟。

    马超像

    曹操一撤退,诸葛亮就立即命令马超和魏延追击曹操,魏延直接一箭射中了曹操的人中,使得曹操折断了两颗门牙...而马超更是在斜谷两侧设下伏兵,杀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马超昔日在潼关就曾杀的曹操是“割须弃袍”、落荒而逃,这一次又差点要了曹操的老命。后来曹操命令军队急行,并且让大将庞德断后,才最终逃过一劫,安全的回到了长安...

    马超墓--壁画

    汉中之战是继赤壁之战后,曹操第二次在跟刘备的直接对决中输给了刘备,如果说赤壁之战刘备主要还是靠孙权帮忙的话,那么这一次,就可以说刘备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击败了曹操。大家不妨回忆一下,我之前曾经讲过多少个关于刘备被曹操追着打的故事,这一回,刘备可算是逆袭了一次…

    汉中之战更是刘备与曹操的最后一次直接对话,因为之前我也说过,汉中之战不久后曹操就病逝了,刘备虽然输曹操输了一辈子,但却能在这最后一局中赢上曹操一把,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以后当我们再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就来回忆一下刘备战曹操的故事,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屡战屡败的人,都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又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轻言放弃呢?

    刘备赶走曹操、夺取汉中后不久,诸葛亮、法正、张飞等人就开始撺掇刘备称王,当然了,以刘备的尿性…他肯定是要先推辞一番的,刘备说:“我只是一介臣子,怎么能自立为王呢?”之后的故事嘛,估计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在诸葛亮的再三劝说下,刘备最终接受了封王的请求(这个情节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好吗…刘备你做事就不能干脆一点儿吗…)。

    汉中王设坛处--大门

    于是在公元219年7月,【筑坛于沔阳,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刘备【进冠冕玺绶讫】,正式进位为汉中王。以刘备当时的地盘之广大,军队之强大,他称王可以算的上是实至名归,刘备也成为了继曹操之后,第二个晋升王位的人,刘备的权利就此达到了顶峰,如果继续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刘备的实力早晚会超过曹操。

    回首刘备这过去的13年(公元207年到219年),从赤壁之战到汉中称王,从一无所有到人生巅峰,刘备的成长轨迹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不过这一切又好像都在情理之中,毕竟刘备之前曾经忍辱负重长达20多年的时间(公元184年到207年),风雨过后终将迎来彩虹,这些荣耀,都是刘备在经历那么多磨难后所应得的,他受之无愧。“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人啊,经受过多少的历练,自然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刘备在他58岁那年自称汉中王,刘备称王后他的部下们自然也会跟着升官发财,而那些为他建功立业的猛将们肯定是当仁不让了,于是刘备正式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中国人只要是个上过学的,即便是没读过《三国演义》,也应该都听说过五虎上将的名头,因为这五个人确实是都配得上“虎将”的称号,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一生也都非常的富有传奇色彩。

    其中年近七旬的老将黄忠在之前本没立下过什么功绩,不过定军山之战一举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也正是因为定军山的胜利,刘备才能顺利的拿下汉中,而老当益壮也因此成为了黄忠的代名词。但是不幸的是,在五虎上将中,黄忠的人气依旧是最差的,毕竟这辈子我只听说过大叔控,还从来没听说过爷爷控...这终究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汉中王设坛处

    言归正传,刘备夺取汉中后,终于将整个益州都占为己有,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中兼并荆、益两州的伟大设想。按照诸葛亮的下一步计划,待到【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兵分两路,进攻中原,如此一来,【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灭掉曹操,似乎仿佛已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件真真切切可以办到的事儿。

    汉中王设坛处

    如今的刘备,位即王位,文有诸葛亮、法正等人可以为其出谋划策,武有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能够为其摧城拔寨,无论从地盘、人才还是声势上来看,刘备集团的发展都已经来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可以跟曹操平起平坐,他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寄人篱下、四处逃窜的刘备了…更值得称道的是,刘备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今天的这种成就,真是比火箭蹿升的都快...而反观曹操却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好像这一切都将会按照诸葛亮所期待的那样发展下去,那么我们的主人公——刘备同学,到底在今后的道路中能不能真正的实现其一统天下的伟业呢?待我们下一篇再来揭晓~

    本文章的图文皆为原创,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还请先与我取得联系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遗迹探访之蜀国篇】第十四章——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益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ng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