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的这本书讲的是这个意思吗?我不认为是,我认为的是那个意思。
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看完讲出来的却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有人要说,不同的人感兴趣的点不一样,或者是自己本身擅长的不同,自然要从容易切入的地方进入,然后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下去。完成以后,讲出来的东西也应该是从自己擅长的那几个点开始,逐步展开。
诚然,这个规律是大方向。还有些人可以从一本书里看出比大多数人能看到的更多的东西,甚至可以把一本书里的内容讲成一门课,而主题是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要比书本更为接地气,让听的人更能够接受和消化。
仔细听这门课,会发现,书本里每一页都有关键字,这些关键字要么就是提示下面的内容,要么就是提示转折,表示后面的内容要更重要,要么提示一段话的主要表达思想是什么。而这本书摆在我面前,很可能会被忽略这些关键字,整页读完,整章读完,也不一定明白有哪些内容是有价值的,或者是提示了什么。
虽然说,读书目的不同,不一定要逐字逐句理解和揣摩。但不得不说,在练习阅读的初级阶段,能够静下来,把书读到哪个层次,需要慢下来,读进去。因为就一本书而言,广泛阅读,深刻理解,逐渐适应以后,阅读能力具备了,才有资格和积累去选择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外面各种阅读方法漫天飞的现在,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熟练度,再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阅读数量和速度才有可以提的资格。
自然,和别人交流一本书的内容的时候,也许在大方向或者大家都在的那个层次谈论,互通有无是有价值的。更深一个层次和作者对话而得的东西是自己独占的,很可能更有价值,讲出来更能帮助其他人理解书本里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