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读了《洋葱阅读法》这本书,说实话我的阅读体验是非常不好的,一度想要弃读。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曾经看到的一个故事:
徐复观向熊十力请教应该读些什么书?熊十力推荐了《读通鉴论》,而徐复观很早之前就读过了,不咸不淡地说,“这书我早就读过了。”熊十力闻言大不悦:“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于是徐复观又认真读了一遍《读通鉴论》。一次谈话期间,熊十力问徐复观读《读通鉴论》的心得。
徐复观专挑书中自认为不满意的地方说出来,以彰显自己读得深邃。
不料,徐复观还没说完,熊十力就破口大骂:
“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它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就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是太没出息了!”
我仿佛觉得自己也被骂了一通。
难道《洋葱阅读法》真的一无是处吗?当自己冷静下来,想了想并不是这样,我只是被自己所反感的一部分影响到了。
任何书总有那么一部分令我们不是那么喜欢,如果只因为这部分内容而不学习这本书中有价值的地方,那真是犯蠢了。
端正了阅读的心态,我把这本书认真地读完了(读了两遍,第一遍态度比较消极,第二遍比较客观),下面分享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以及它的不足之处。
01.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吗
熟知彭小六的都知道他是从简书这个平台火起来的,2015年1月他在简书上写书评,坚持写了40周,不管有没有人看,他一直坚持写。
同年9月份,因为一篇《如何用30分钟读懂一本书?》在简书爆红,吸粉无数,之后用了3个月的时间,成为简书第一批签约作者之一,从此被称为“简书一哥”。
在简书出名后,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知识分享会,曾经2天挣了16万。
而在此之前,他还是一个在三线城市码字的程序员,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实现了从程序员到“知识IP”的转变。
紧接着他在2016年出版了《让未来现在就来》,2017年出版了《颠覆平庸》,2018年出版了《洋葱阅读法》连着三年每年一本书。
提到出书,彭小六说,出书其实挣钱很少,用他的《让未来现在就来》举例,版税是8%,标价38元,8%相当于3.2元,遇到打折情况,每本书也就1.8元左右。
他选择出书的原因很简单,希望增加自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对做个人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他与简书联合举办了【梦想早读会】和【梦想晚读会】,为了做好这件事,每本书他需要提前阅读三遍以上,每一本书都要准备一堆参考书籍作为补充。
早上5点半起床,准备半个小时,6点开始直播,直播半个小时;晚上18点开始准备,20点开播,22点结束,22:30到家,再花1小时准备早读内容,24点睡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b954225e42dda0f2.jpg)
周一到周五,语音直播,周六周日晚上,在【一直播】上用视频的方式与大家聊大咖、读繁体书、聊热门话题。
从2017年2月份开始,全年无休,坚持了500天。
慢慢有了自己的产品矩阵:
梦想早读会;
知识管理训练营;
洋葱阅读课;
个人品牌线下课;
……
看到彭小六的这一堆数字,我是震惊的。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吗?
可以。
但背后的付出我们也都看到了,然后再问问自己可以做到吗?还会轻易羡慕别人吗?
在做梦想早读会的时候,彭小六也曾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哪怕只有一个听众他也要做下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06f5fd90d637d46d.jpg)
由于全年无休,无论身处何地都要早起做梦想早读会,这个挑战还是很大的。
他之所以选择做早读会,是因为当时做读书会的有剽悍一只猫的《剽悍晨读》,有何帆在得到的《何帆读书会》,还有很多圈内人都在做读书会。
如果和别人做一模一样的读书会,就死定了,因为当时他的知名度远没有别人高,唯一能拼得过他们的,只有让肉身早起了。
他抓住了读书会市场的一点空白,然后拼尽全力,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他在阅读领域有了自己的专业性,把阅读的爱好,硬生生变成了自己的职业。
500天,他拆解了1000多本书,实践了市面上所有的阅读法,最后催生了洋葱阅读的诞生。
也就是说洋葱阅读法的前身就是梦想早读会。
经过市场和学员的检验,洋葱阅读法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体系,正如下面这张课表所展示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656ecf546c432e9a.jpg)
这张线上课表正好对应《洋葱阅读法》这本书的目录大纲。
同时我也理解了在阅读这本书时所产生的“不适感”的原因,这个在后面再谈。
通过彭小六的成长史,我们确信无疑的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但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很辛苦。
看到那些毫不费力就成功的人,总觉得别人有什么绝招或者捷径,其实哪有什么捷径,有的只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熬别人不愿熬的枯燥罢了。
正如彭小六在他微博上写的一段话:
成功这条路一点也不拥挤,因为能熬的人太少了,中等天赋的人容易成功,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大本事,就会选择一个山头,顺着盘山公路盘上去、熬下去。没耐心的、聪明的半路都会走掉,因为她们看哪里都是机会,都熬不过你。只有能熬的人可以到达山顶。
02.彭小六的学习秘诀是什么?
《洋葱阅读法》这本书所讲的阅读方法倒是没怎么吸引我,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已经看了很多关于阅读的书,而这本书中所讲的方法大都是我熟知的,并且也在用的。
这本书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这也是导致我带着消极态度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后来调整心态后,发现书中的方法虽然对我没啥用,但作者的个人感受和一些小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
1、作者为什么可以在简书上持续写作?
很多人想要写作,但却不知道如何写,也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东西可写。
我们不妨彭小六一样,从书评开始写起。
每阅读完一本书,针对这本书写写对它的评价,有什么亮点,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在平台上跟大家分享。
依托书籍写文章是开始写作的最好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要注重收集,以确保自己有源源不断的选题可写。
彭小六在书中的很多插图和有意思的话都是来自他平时的收集,比用的时候现搜索要快太多,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可以持续写下去。
2、遇到读不懂的书怎么办?
在阅读的过程我们可能都会遇到读不懂的书,包括彭小六也一样,他是怎么做的呢?
彭小六说阅读最好的状态是进入心流状态,如果遇到太难的书,可以先从相关的入门书籍开始。
他讲到自己在阅读古典的《跃迁》时,有一章节讲到系统思维,但是他不怎么理解,觉得这个章节太难了。
于是他找来《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把“系统思维”的概念用五个故事来讲,把一个很难的概念变成了一个个的故事。所以这本书成了他学习系统思维的入门书籍。
我们有时候感到阅读压力可能是没有找到与我们现有能力相匹配的书,所以可以向彭小六学习从入门书籍开始,一点点增加难度,阅读就不再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
3、从彭小六的阅读安排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彭小六在书中说:每天我都会用2.5个小时读书。早上6:30有直播,在直播前和直播后我都会读30分钟;午休前我会读30分钟;下午我会去咖啡馆用30分钟读书;晚上睡觉前我会再读30分钟。
作者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很多,且每次以半小时为单位,这样读书是有好处的。
我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学到:杰出的运动员之所以可以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专注力上。
作为运动员每天都会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提升耐力,重复同样的动作是枯燥的,很难不让人感到厌倦并且开小差。
杰出的运动员的训练不在于锻炼时长,而是每次专注于把动作做到完美。
然而,刚开始学会专注于练习的那些人,也无法做到几个小时持续专注。相反,他们需要把每次的练习时间缩得更短,并逐渐延长。
在阅读上也是这样,高效阅读不在于阅读时长上,而是每次阅读都能做到专注。
一旦发现自己无法专注于阅读就停下来,正如《刻意练习》中所说: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
与其拿出1小时读书,半小时不在状态,不如全神贯注读半小时。
所以想要提高阅读效果,我们可以向彭小六学习分时间段进行。
4、如何记住书中的知识?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最后记住的往往很少。
这实际上与我们的记忆原理有关,眼睛一撇的东西大都属于感觉记忆,不会被大脑存储处理,只有引起注意的,才会进入短期记忆里。
而短期记忆的空间非常小,满了之后,新的信息就会挤占掉旧的信息,只有从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才会记住。
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方法就一个:重复。
一张图可以很好展示记忆的原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cbc53cc299033ab2.png)
重复的方式不是指的死记硬背,而是借助各种学习工具去复习,比如书中提到的九宫格、RIA等方法。
除此之外学会思考这个知识点还可以用在哪里。
彭小六说:如果我遇到了某个现象,我会寻找它究竟能被哪些理论解释,如果找不出5个现象我不会罢休。
每次遇到令他啊哈的内容,他都会试着举5个例子,来解释看到的内容。
另外还可以通过分享的形式进行重复,把觉得有用的知识以文章或者知识卡片的形式分享出去。
因为教是最好的学。在教会别人之前,自己需要反复熟悉,这个过程不知不觉就把知识复习了好几遍。
彭小六说:三次复习就可以产生记忆,五次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能够再把知识和理论在多个场景中应用,那么对于图书的核心概念不需要任何记忆,就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记忆知识还是学以致用,都要做的是复习,复习听上去是一遍遍地重复,其实可以像彭小六那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
5、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
如果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从包里带本书,每天翻一番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0429fa659dd9a490.jpg)
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说,习惯的养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提示、行动、奖励。
彭小六说他的阅读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每天出门包里放一本喜欢的或者想看的书,家里的客厅、卧室也放很多喜欢的书。
这样就会给人一种提示,一有空闲就坐下来翻翻书。
他读书不追求读完,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和作者聊聊天。
无论读多少页,都会给自己一个奖励:不错哦,今天这本书里面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可以用在写作和工作中。
这个方法挺好,想要读书,就让书籍触手可及,有时候不是缺少学习的时间,而是缺少学习的资料。
空闲时间大都会刷手机来消磨,就不如把时间花在阅读上,还能养成阅读习惯。
6、快速学习的秘密是什么?
我发现彭小六一个特别可贵的学习精神,只要他想要提高某方面的技能,不仅会找来相关的书籍阅读,还会看视频、参加线下培训、请教牛人等方法去学习。
他为了学习讲故事,阅读了很多和讲故事相关的书籍,如《千面英雄》、《小说课》等。
每周还会去追罗振宇的《逻辑思维》节目,罗老师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45分钟的时间,他会用40分钟讲一个长长的故事,5分钟得出一个结论。
他会听喜马拉雅上的许荣哲的课程《教你如何讲故事》。
后来发现台湾的“火星爷爷”更会讲故事,就去了台湾参加他的线下课程。
他所做的以上努力都是为了提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那么快速学习的“秘密”就是通过多渠道进行学习,直到掌握为止。
彭小六在学习上的执着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谈了很多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接下来我想谈谈这本书一开始带给我反感的原因。
03.这本书的不足之处
1、不明白为什么叫洋葱阅读法
这本书叫做《洋葱阅读法》我其实一直都不太明白为什么叫洋葱,洋葱的特点是一层一层的。
他在这本书中讲了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这几个层次,难道洋葱指的是阅读的层次?
这是我的猜测,作者并没有指名为啥叫洋葱。
有此疑惑的不只我一人,比如这位书友评价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52d01ab759c7d920.png)
2、体会不到游戏化
这本书宣称是游戏化阅读,设计了故事场景,每阅读一个章节如同通关打怪一样。
这是一个发生在洋葱岛上的故事,我们会遇到村长、军事鹉哥、章鱼哥、剑士、导航员、机械师、掘金匠人、黄金海盗团。
可是真正的阅读后会发现,这些人物只在每章节开头出现一次,相当于介绍,结尾出现一次,进行总结就完了,并没有形成一个故事的感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d2d32c8dfb76bfc2.png)
比如这位小伙伴也有同样的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76663c8ba543e5b4.png)
还有书友表示,这个洋葱人物有点无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dbc092bf78e822bd.png)
3、有点大杂烩的感觉
这本书所讲的阅读方法都是作者从别的书里或者文章中学习到的,比如快速阅读就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检视阅读,深阅读那个章节,其阅读步骤完全来自李叫兽。
还有关于读书笔记采用的方法是康奈尔笔记法和赵周的RIA便签法,只有九宫格是他和行动派的原创。
洋葱阅读法给我的感觉是把别人的方法都拿过来拼凑在一起,当然这些方法都很好,只是缺少了那么点自己的知识。
赵周曾说:我教的东西,就其核心知识而言,没有一条是我原创的,基本都是来自我读过的有关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的书。
但是他的那本《这样读书就够了》其思考深度要比《洋葱阅读法》更深入一些,读完不会有那种大杂烩的感觉。
4、内容不严谨
作者在引用李笑来的话时竟然自己随意添加: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565ef31632c93fce.png)
不巧的是我也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专栏,对这段话记忆深刻,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李笑来只说了两点,这里却冒出来四点,当我正疑问的时,作者在后文又写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fa87b17f603306de.png)
我想说一开始干嘛不直接引用两条。
我们再来看书中的一段节选: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686b43ae6f69a612.png)
我当时读到这段话的批注是:
我曾经看到一段话:一定要注意自己写的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
前面说这些模型很重要,有价值,接着说自己至今还没接触,也就是没搞明白。
然后呼吁读者一定要用“深阅读”研究透彻。
有没有感觉到前后矛盾? 当自己都没有做到的时候,又有什么资格建议他人呢?
这就造成了“身份不符”,会让人产生不信服的感觉。
5、最后要吐槽的一点是书中的配图
在阅读过程容易给人一种跳出感,就是读着读着,突然插进来一张图,按理说图文结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但是如果是不相关的图就会让人特别难受。
举个例子:
你看这张图插在这里是不是影响阅读体验,而且这张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书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75306/b602ad6472587b85.png)
很多图片插入正文时,由于和上下文衔接不够紧密,这就会导致阅读者注意力的转移,带来的体验非常不好。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差点因为这些不足,就放弃了阅读。
一本书难免有好还之分,如果只盯着它不好的一面,而不去学习它好的一面,这也是一种损失。
我想到《认知觉醒》的作者周玲曾说:
如果你还记得“全书只取一个触动点”的话,那你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因为再烂的书,你也可以忽略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地方,然后从中找到那个对你有用的点。如此,在你眼里,就没有什么书是烂的了。
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提高一下自己阅读的格局,也正好用这本书验证一下,于是我又本着学习的态度重读了一遍,所以得到了上面的收获。
我自己的体会也是:不管什么样的书,只要本着学习一两点的态度来读,就会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