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本好书阅读思考分享
《至少还有书》| 始终与书相伴的人生

《至少还有书》| 始终与书相伴的人生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8-26 15:13 被阅读0次

因为偶然看到的书名而买书的情况不算多,但的确会偶尔产生这样的消费。我不得不说,我几乎不会为这样的行为感到不值得或后悔,因为冲动之下买回来的书,并没有让我失望。

今天这本《至少还有书》就是如此。几年前的我会丢掉自认为包装精美、却未必真诚的书衣。现在即便看不到书中的内容,我也会仔细阅读书衣和腰封上的宣传语,事实上,它们的内容似乎变得靠谱了。不像之前一样华而不实、不知所云了。

现在的我对书真是爱到了骨子里。所以在买书、选书的事情上,所有决策,都不会使我感到不舒适。

正式读这本书之前,大概扫视了一下目录,还一度以为它是常规的读书笔记。但刚一开始读,我便发现它是关于作者帕梅拉·保罗与书籍之间的独一无二的故事,而书衣并不足以展现出本书的魅力。

自高中二年级(1988年)开始,她就记录了自己读过的书,因此本书的内容也的确是笔记中的一部分,但又不是常规的读书笔记。

此读书笔记中,作者以公开的心态认真记录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她还给这本笔记取名为“鲍勃”。

作者为了“不靠他人生活、不靠他人读到故事、不靠他人得到书”,从12岁就开始帮人照看孩子,拿最低的时薪。

17岁之前,每周三到周五会在餐馆打工。她甚至能够找到同时打几份工的乐趣。进入高年级后,她便开始利用午餐时间去商店或餐馆里打工。

最终,她考了驾照,找到了一家距离住处20分钟路程的连锁书店,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至少可以每天和书打交道。

当她与书离得更近的时候,内心也会更舒适、更具安全感。事实上,这种感觉我也有过,但不是常常存在。只是在我没有时间读书时,似乎就少了一份很厚重的滋养,这不是任何事情可以取代的。

如果人人都读书,那么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只要大体看一下对方的书单就够了。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一个人读的书很大程度上反应着他们自身,因此我常常控制不住地想要知道别人在读什么书。”

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我吧,对哲学、营养学、功能医学、各类心理学、商业及语言类都颇有兴趣。逛书店的时候会特别留意门口的新书以及与上述类别相关的书架。

每当读到自己特别敬佩的观点、以及让我特别想要继续对其深入了解的知识时,我便会开始对它们的作者产生兴趣,去搜集他们的其他作品,同时,还会记录一些他们在书中推荐的书单。

我对于书籍真的是非常非常“依赖”的。这并不是说作者写下来的东西,我全部都会相信。而是相比人们下意识随口说出来的言论,我更相信这些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被落在纸上的思想。

况且,真正的读者,都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即便书中的观点与自身的价值观存在差异,也是正常的。但没必要因为某些言论让你感到反感而拒绝整本书。

这很像是我们和身边的人打交道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和家人、朋友、同事,看待同一件事,都未必会有同样的观点,但大家并不会因此而抛弃掉这些身份。   

读书对我来说,是件每天都会做的小事。所以我并不会对某一本书寄予厚望,而是用心去读每一本书。

在我读过的书中,没有不引发我思考的。哪怕作者的价值观有些偏激,但它也会引导我们产生正面的思考。

而这些,刚好是在我读过一些不太友善和观点的书时想明白的。

从那之后,阅读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开放,但凡是我买回来的书,几乎都会读完。阅读文字、尤其是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享受。

看着作者帕梅拉·保罗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各类书籍时产生的思考,让我也开始回想自己在阅读某些书时处在怎样的阶段,又正在经历些什么。

那些对作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曾带给她深刻启发的书籍,我也记录了下来,说不定过几天它们也会出现在我书桌上。

作者可以随时随地拿起书来读,车上、飞机上、咖啡店等等,任何事情都无法成为她阅读的障碍。有时她希望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分享给全世界,也有时,她像是恋爱中醋意大发的小女生,希望自己喜欢读的书不被任何人发现。

在这本特别的读书笔记中,她记录了一路走来,她与书籍之间发生的故事。作为一个每天读书的普通读者,我能隐约看到在持续阅读的岁月中,她某些行径竟然与曾经读过的书的作者变得越发相像。

独自旅行、独自阅读、喜欢读挑战自我观点的书,有时甚至会因为一段话、一本而做出一些决定等等。

阅读过程中,尽管我和作者是完全不同的人,她对于阅读的某些观点,我也并不认同,但同为读者,我发现我完全能够理解她被书籍影响的部分。

两天前,我看了这本书前面的一小部分,就被作者曾经想要被书围绕的愿望所打动。于是我便立马放下了书,去了距离我最近的书店,一逛就是几个小时。

还顺便在那翻了几本我以往从来不会看的书。回家后我又把这本书读过的部分重新读了一次。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在本书中找到类似的共鸣。

我们从读不懂、到开始有些懂了,再到站在作者的立场去阅读、去思考,最后我们一边感受作者的思考,一边代入自己的立场,阅读变得越来越有趣,我们也会变得“贪婪”起来。

阅读,在我们生命中的分量也将越来越重,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会盲目去倾诉、或是给他人建议。因为我们深知,自己的成长路径,与每一本读过的书相关,它无法在简短的沟通中讲清楚,于是干脆什么都不聊。

主动选择了“和书在一起”,始终与书相伴的人生,又怎么会感到孤独?对于作者的人生来说,则是不论怎样,都还有书相伴。

相关文章

  • 至少,还有书

    小时候,我偷偷地干了一件“妈见打”的事儿,没跟人说过。如今,年近而立,不信鬼神不信佛,老马老毛心中念,想起这事儿,...

  • 至少还有书

    近来开始了较为集中的阅读,逮着一本书就开始看,开启这样一种饥渴式的阅读可能与帕梅拉·保罗的《至少还有书》有关。B站...

  • 至少还有书

    《至少还有书》旅途路上,火车行进中读完了此书,火车呼啸行进,与铁轨的碰撞发出不绝于耳的轰鸣声,车厢里着装不一,性格...

  • 与书相伴,改写人生

    戴建东 十七岁那年,我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只好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当了一个农民。 低矮的瓦房,苦涩的井水,泥泞的...

  • 阅读使我快乐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与书相伴,人生就会大有...

  • 2018-04-27

    人生有书相伴,真好!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书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

  • 与书相伴

    手握一碗浓茶 身伴一盏孤灯 身旁是黑暗与宁静 孑然一人 读不进去布满汉字的书本 又无人在身旁驱赶冷清 面前并无光的...

  • 与书相伴_

    不知道哪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表示的意思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 与书相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题记 小时候别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呢?...

  • 寒假散记(29)

    心灵花园,简书相伴 收到简书的消息:相伴5周年快乐。 原来不知不觉间,与简书相伴已五年。 蓦然回首,初识简书时的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少还有书》| 始终与书相伴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qr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