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养成冥想的习惯之后,每天6到10分钟的冥想成了新的常规事项。通常是在晚上跑完步,洗完澡之后,到阳台坐下来,闭上眼睛开始一天中的冥想。通常是从观察自己的呼吸开始,深呼吸然后观察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在呼吸的时候,上嘴唇到鼻子之间的状态。这基本上就是整个冥想过程的全部。很多时候会走神,想起以前很多不同的回忆,这时候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很多清晰的画面,当大脑意识到自己走神的时候再慢慢的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呼吸上。按照这样的方式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感觉对冥想的理解似乎停留在很表层的状态,很多相关的概念也是一知半解?心里有很多的疑问没能够找到答案,比如:
冥想的时候为什么要一直关注自己的呼吸状态?
当脑海里思绪飞扬的时候,为什么不任由大脑回忆或想象?
带着这些问题,我又重新看了一遍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关于冥想的长文:奶牛Denny写的《如何冥想?2500年的智慧—荒岛十日记》。文章很长,有两万多字,是我度过的关于冥想的文章当中思考最为深入的一篇文章。
在2014年的2月份,作者在香港参加了一个为期10天的禅修课程。在这十天的时间里,所有的学员被强制彻底脱离手机、电脑、信号、网络和现代社会,连续十天的时间里,每天早上4点起床,过午不食,且连续十天禁止言语、手势、眼神上的交流。每天10个小时的冥想构成了生活的全部。除了作者之外,其他的11个男学员包括:一个澳大利亚人、一个法国人、一个新加坡人、一个马来西亚人、一个人印度人、两个年轻的香港人、两个老年香港人,非常国际化的组合。这篇文章便是作者十天冥想的体验以及对冥想的思考与总结。
冥想的过程基本上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观息,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将你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鼻子上。观察空气从你的左右鼻孔周围,触碰到左右鼻沿,进入左右鼻腔,再流出左右鼻腔。可能有的时候它只经过右鼻腔,可能有的时候它只经过左鼻腔,或者也有的时候同时经过左右鼻腔。这些都可以,你要做的只是去观察自然的情况。”
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每天冥想之后,发现在10分钟的冥想时间内,总是会常常出现走神的情况,有的时候思绪会飘到很远,等到最后意识到走神并迅速的让自己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呼吸上来的时候,往往冥想也快结束了。因此,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连续十天,每天10小时的冥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或许答案只有在自己亲身去经历过这样的禅修课程之后才能够有真切的体会,但读完整篇文章之后,着实解决了我心中不少的疑问。首先是:为什么要冥想的时候要观息,要感知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
在晚上的开示环节,禅修课程的创始人Goenka老师第一次系统地讲述痛苦的缘起,以及它与冥想的关系。
“痛苦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一生中。而痛苦的来源,是我们自身的贪求(Craving)和厌恶(Aversion)。”
“我们贪求什么呢?是贪求外界的物质吗?美丽的景色?所爱的人?稳定的工作?令人艳羡的财富?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都不是。我们真正执着的东西永远不是外在的。”
“我们贪求或厌恶的,是自己内在的各种感知。”
“我们人有六个触角——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身体皮肤和大脑。当这六个触角和这个外界相对应的六个事物——景色、气味、声音、味道、物件和思想——相接触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内部就产生了物理的感知。”
“这个过程中有四个几乎同时发生的步骤——意识、辨别、感知、习性反应。”
“比如说:(1)脑中有一个画面出现。。。(2)是当年他向我求婚时的画面。。。(3)太愉悦、太美好了。。。(4)真想再得到这种感受(如果能回到当年该多好/为什么他变了)。”
“我们贪求的并不是当年求婚的那一刻。我们贪求的是在回想那一刻时,身体内部发生的生理、化学反应(荷尔蒙、肾上腺素等等等等)所带来的感知。”
“又比如:(1)手臂上有东西和一种感觉。。。(2)是个蚊子块带来的痒感。。。(3)太不愉悦了。。。(4)真想这种感知快点消退掉。。。”
“发现没有?求婚画面的感知本身并不痛苦,对于蚊子块痒的感知本身也不痛苦。但当你贪求过去的某种愉悦感知却始终得不到,或者当你想要不愉悦的痒感消退它却一直在那里的时候,痛苦和折磨就开始了。”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贪求和厌恶的习性反应呢?因为我们的无知。我们对自己身体内部发生的事情,缺乏实际体验上的感知。虽然道理上理解,但是我们完全没有感知到(1)(2)(3)(4)的过程,我们也根本不知道我们身体正在起化学反应。”
“所以更不可能意识我们是在贪求或者厌恶身体内的这些生理和化学反应。我们无知地纠结于最表象的事物——美好的回忆、或是蚊子块的瘙痒。”
“有一些冥想方式尝试从表象的六个触角着手,锻炼视力、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和思维的灵敏度。这样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只是隔墙瘙痒,因为它始终是在关注外部事物(包括思维在内)。”
“要从根本上改善人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回到身体内在的感知。”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痛苦的缘起是我们对于愉悦和不愉悦的感知的两种习性反应——贪求和厌恶。在无知的情况下,我们就是这两种习性反应的奴隶。我们甚至完全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无时不刻地受着它们的控制。”
“而在冥想的过程里,当你开始用一颗平等心去观察身体内在的各种感知——即使愉悦也不企盼它持续,即使不愉悦也不企盼它消失——只是观察,你便开始通过实际体验,从最根本的层面将自己一点一点地从习性反应中解脱出来,最终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
这就是我们观察身体上下感知的目的。这个方法,也就叫做「内观」。【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