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余映潮《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之反思

读余映潮《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之反思

作者: 燕在梁间呢喃86 | 来源:发表于2021-03-23 15:43 被阅读0次

    余老师以背景介绍导入课堂,介绍“东坡”的由来,以乌台诗案引入林语堂对苏轼文字的评价。

    课堂第二个环节是:深情背读

    在真正进入课堂环节之前,余老师一如既往的先解决疑难字词的意思。

    怎样深情呢?

    余老师这样深情:

    首先,读出一点儿文言文的味道

    什么是文言文的味道?

    把“记”读出叙说的味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要用中速朗读,不能读快,而且要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把“念”“盖”“但”这几个字的读音拖长一点儿,“盖”要出一点儿感叹的味道,“但”要读出一点遗憾的味道。

    其次,读出一点儿夜游的兴致,余老师着重在“怀民亦未寝”的“亦”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读出瞬间的喜悦之情,读出高兴的心情。

    最后,读出一点儿复杂的情愫。结合苏轼当时的处境和个人的抱负,余老师引导学生们读出那种寂寞或失意的情愫。

    课堂第三个环节是:手法讲析

    余老师把这篇仅85字的小品文的结构进行变形:

    按叙事、抒情分两层,按记叙、描写、抒情分三层,按起、承、转、合分四层。而且每变形一次,余老师都对同学们说:“来,你们读一遍课文,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新知识。”

    真是一石二鸟,既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让学生多次地朗读课文。而且朗读课文又是在课堂第一环节已经扎实学习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以读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真是佩服余老师!

    余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充分的感受了文章的结构美之后,接着又着重领略了文章的语言美。

    文章的精妙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是千古名句,那它好在哪里呢?

    在学生自由发言后,余老师这样总结:

    比喻精美,静中寓动。

    画面纯美,镜头清丽。

    一笔两写,状景达情。

    承上启下,引发心声。

    最后又以林语堂对苏轼的文学才华的评价结束,首尾呼应。

    结课时,余老师来了个小结:

    文言短文的基本学法:读背,品析。

    我想这个小结既是指导学生的,更在指导教师如何去领着学生阅读文言文。

    反思:

    我在教学这篇小品文时,记得在结构上只给同学们说了记叙、描写、抒情三个层次。照着教参上给的答案品析了那句千古名句,最后结合苏轼当时的处境着重分析“闲人”二字,得出文章的主旨。一堂课,只有我在讲台上一味的灌输,没有学生的参与,谈何学生的思维活动啊!

    读了余老师统编教材八下的三篇文言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实录,最深的感受是余老师在朗读课文方面对学生进行的高效扎实的指导。

    《三峡》中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奏、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答谢中书书》中读清课文的层次、读出景物的状美和秀美、读出作者的陶醉与赞叹;《记承天寺夜游》中读出一点儿文言文的味道、读出一点儿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儿复杂的情愫。

    总之,余老师设计的朗读活动,都能够让学生读有所获,读中带情,读有所悟。余老师真的把朗读扎扎实实地落在了实处。

    另外,这三篇文言文,余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设计,这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既然与语文牵手一生,不希望让语文,让同一篇文章看到我年复一年的重复与单调,没有变化,更无风采。那样的话文章会厌烦我是小事,我厌烦自己是大事,长长久久的职业生涯该是多么无趣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写于2021年3月23日.学校

    燕在梁间呢喃8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余映潮《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之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uuf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