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女儿看哪吒,比想像中要好看。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了句“全片”都在迎合观众,所以前半部份搞笑的戏码一直让我出戏,不自觉得会想:真的在迎合。。。
与父母的和解
比较打动人的几个泪点,都是和父母有关。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指出,人类积极主动的高级阶段是原谅父母,最高级阶段是原谅已经过世的父母。在《哪吒》中,这个点被李靖以命换命的桥段巧妙演绎了。这里,因为李靖有爱在先,所以哪吒报恩在后。那么,如果李靖真的是个冷血父亲呢?还要原谅么?积极主动的做法当是原谅(和解)了。如果无法和解,可以先批判(在具体的事情上下定论),再和解。很多身心灵课程,都会强调与父母的和解,认为这是影响个人能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看电影时,人会容易被感动?可能是因为,在看电影时,虽然观众只是被动地在接收信息,但是如果观众在当下是入戏的,说明卸下了平时的防御,这时会比较容易与剧情共振。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剧情设计精巧。
人性本善or本恶
不管是魔丸还是灵珠,从剧情看,人设都是“人性本善”的。哪吒是魔丸投胎,因为被乡邻认为是妖怪,没有朋友,被孤立欺负,索性真的做了骚扰乡邻的妖怪,但是一有机会,就还是想从“善”,做个好人。东海龙宫三太子敖丙是灵珠的投胎,从小在龙王和申公豹的影响下,立志光复龙族,但本性善良,内在纠结,关键时候还是走到了“善”的这一面,符合主流价值观。说到底,都是在关系中的挫败,让人走向了恨,走向恶,即使是申公豹,也是因为自己是豹非人,不能位列十二金仙而怀恨在心。那么,有没有人性本恶呢?我觉得有,人性本就是复杂的,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基因里也是带着大量的信息;善恶更是难以界定,取决于价值观,不同时空的人们秉持的价值观又各不相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vs成长型思维模式
敖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命中注定,自认出生为妖,无法去改变什么,虽然心中不满,但仍屈从于师傅与龙王;哪吒则很热血地说到:“去你的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即虽然有即成事实(我是魔丸降世,是要天庭的镇压对象),但那是过去,未来仍然可以由我掌控。不管再大的权威,父母乃至天庭,我可以选择我想要的人生,我是谁由我自己定义而不是别人。相信这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打动了很多人,说到底,这是“相信自己”的力量。
关于电影本身
首先从观影体验上,我觉得已经不输好莱坞了。中国元素演绎的很不错了,不过人物造型方面,太乙真人和群众造型让人想到了功夫熊猫,天空中那个云仙的造型让人想到了冰河世纪里的鼠奎特,李靖夫妇和敖丙有点日系。
山河社稷图让我眼前一亮,确实是中式仙境,那支笔让人想到神笔马良,很精彩。
综上,不错的一部国漫,目测可以比肩漫威宇宙的封神宇宙正在崛起,这也是国力强盛在艺术上的体现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