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请朋友吃饭聊天,边吃边发牢骚,抱怨身边人有那么多不足,怎么就不想着改下呢?
同时也反思了自己,有那些毛病怎么就不知道改改呢?
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原来我们大多数人早就已经定型了,根本就改不了啊。
想来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年纪轻轻,实际上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纵然奔波挣扎,实则已经无法再进步了,我们的成就,到此为止了。
我们的普通平常,愚蠢卑贱将会在漫长的生活中,慢慢沦为一件平常的事,让你无所察觉,还怡然自乐,这才是生活最可怕的地方。
一个优秀的人到底是哪里优秀呢?
朋友说,我发现,一个人的优秀,实际上是骨子里的优秀,真正内在优秀的人无论干什么事情,身居哪个行业最终都会变得优秀。
骨子里的优秀就是个人品质的优秀。
我们的一切行为,处事方式实际上都是我们内在品质的投射,所以学习,是要学习什么?
真正让人进步的学习是改变自己品质的学习,这才会触及我们进步的根本。而外在的学习虽然不可缺少,然而终究不是根本。
就我自己和身边人的读书经验来说,读书最大的功能就是带给人谈资上的改变,而实际上它真的很难改变一个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这两点:
第一是不会读书。
第二是读了错误的书。
关于第一点这里就不讨论了,已经有无数人论述,而第二点是我生活的一点体会:要想通过读书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只有读经典才能做到。
因为只有经典才是谈论一个人根本的书,而其他的书都只是谈论皮毛。
有一天我感觉经典读久了太乏味,于是效法一位老师曾经的做法,对自己读过的经典进行逐条总结与归类,看他们都是讲什么的。
于是我开始对孟子的每一个故事开始总结归类。当我把《孟子》第一章梁惠王章句上快归类完了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这一章里,有对话,有故事,有历史讨论,但是我对每一个故事归类的时候都发现,归到最后,孟子都只是在谈几个根本核心的问题:大小、本末、先后等。
梁惠王问你可以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不答怎么做可以带来利益,而是说仁义才是最重要的,有仁才有利。(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问贤者亦好鸿雁麋鹿吗?孟子说君王要与民同乐才能真正快乐,否则虽有此不乐。(古之人与民同乐,故能乐也。)
梁惠王问怎样才能洗刷耻辱,为牺牲的将士报仇,孟子说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天下就没有敌人了。(仁者无敌)
梁襄王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说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也就是要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统一天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齐宣王问齐桓、晋文如何称霸天下之事,孟子说孔子的弟子没有道齐桓、晋文之事的,要不给你说说怎么成就王道吧?只要有仁义之心并推恩于天下就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可能一些人会认为孟子是一个谈道不谈术的空想家,但是仔细想想孟子谈论的东西才是解决一个人和国家问题的根本。
一个学生成绩不好,给他一套学习方法没有多大用处。
我们想提高英语成绩,百度一千种英语学习方法论也没有实际用处。
工作业绩差,于是不断的学习销售的几大法则,实际上用处也不大。
要想通过著书立说改变他人,只能从内在做起,从品性、习惯等着手,这就是经典的意义。
经典,只谈根本,藐视急功近利的方法论,所以能不谄媚人,不迷惑人,能改变人。
(备注:文中有些地方过于绝对与偏激,你知道就行了,我也知道,多谢宽容。)
为什么读书只有读经典才能真正改变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