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总能问出让你感觉无力回答的问题,也能问出让你怀疑人生的问题,更会问出让你生不如死的问题,但你依然要安抚她继续向着光明前行,这样的抉择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生物本能和唯一目标。
我想起来我们家的小黑猫,在看见它的兄弟因为失足身亡的尸体的时候,那一刻眼睛里流露出的悲凉和痛苦,对,这只是我解读的痛苦,它在小白的尸体旁边默默守护了它很久,之后的几天它不吃不喝,没有精神,看着很心疼。
再回看人,我们要让孩子勇敢、坚强,去战胜困难,但有时候现实的困难是对人生底线的挑战时,如何让一个孩子去解读、去面对、去一而再再而三的放下感受,用头脑去评判利弊而做出选择,但却不得不只能被周遭所选择。最终会催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时不时听到孩子自杀的内部消息,那是又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的陨落,也是周遭人对生的质疑。如果让苟且活着成为孩子的信条,那么就是在种下恶的种子,因为为了活着,人可以做出所有事情,并且可以理直气壮。那么这个社会只会越来越恶,如果不从自己改变,这就是我们共创的态势。每一个人都是施暴者,也将会是下一个受害者。
常常看着横尸野外和那些横七竖八在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我常常会把它们看成一个个人的缩影,我们都被带着美好的希冀而来,却被周遭的人糟蹋的体无完肤,最终横尸遍野。看着高耸的医院大楼,看着需要叫号的培优机构,看着校门口车水马龙如集市般的家长们,我看见了每一个普通人被卷入了一场身心脑的消费升级时代,没有精神和灵魂的苟活,我们会无意识或有意识迫害谁,谁也不知道,但似乎人人如履薄冰,难以幸免。
我想人之所以提出善与恶,这只是为了给懂的人性的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让小善惩小恶,大善惩大恶,再恶恶相争,从而不是恶有恶报,而是善有恶报。如果,果真如此,就太可怕了。
再回到多多问我的这个问题,我当时在做饭,假装我没听到没有回应。她又问了一遍,我说那我们就回家离开这个幼儿园。她说:我还是很幸运的,我幼儿园的奶奶对我们都很好,每次下午还有点心,还让我们吃完想吃的的话再找她拿。
还好,孩子为我解了围,借由这个对比,她怀念自己的幼儿园,知道某些事情只是个别的案例。若干年后,这些孩子长大他们会遇见有着不同遭遇的同辈人,彼此的惺惺相惜也许才是他们愿意活在这个世界理由。
昨天看那篇<匠人精神>的前言,重点都是在讲做人的重要性,人之为人的核心是因为我们心心念念周遭的人,因为这种心才有了将人事物串起来的那个魂魄,我想这也是我希望自己和孩子的人生的旅程中能够坚守的东西,固然会遇到挑战,但人生在世何尝不就是靠着这些自己恪守的信条才有了苟活的勇气和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