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硕士期间参加“诚信”为主题的活动中为写的一篇瞎文。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诚信,从字形来看都带“言”字,“言”即说话是表达心意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心里健康或说心里正,其言亦会正,但有时候“言”会违背心之意,而虚实都会混讲。所以曾子在论语学而篇中说过,“吾日三省…..”意思是,我一天多次会反省自己,人每天都会讲很多话,言多必失嘛,所以反省之作用很大,反省也是以坦白对待自己才会有效的,也是让人天天向上的一种动力。
人之诚信来源于他的道德修养,他对诚信的坚持与自己修养的深度成正比。心之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努力修身心而不懈努力维护之。儒家荀子说过“人性本恶”,当然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话,但他也反映了人都有恶的一面,所以要以“隆礼,重法”来维护人与社会的稳定。
修身或道德树立是从小开始才会起作用的,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或本性一旦形成了很难会改变的。这时候我想起来了“青蛙与蝎子”的故事,有一天一只蝎子到河边想过河,但有些困难,因为它不能下水,之后他见到了一只青蛙,它就问青蛙:“你可以背我过河吗?青蛙说:“当然不行!如果我背你,你就会在我背上蛰我。”蝎子说:“不!我不会那样做。如果我那样做,我们俩都会死的。因为我不会游泳”,青蛙听到了,就说:“好!于是答应蝎子背它过河了,在过河途中,蝎子就蛰了青蛙,当他们沉进水的时候,青蛙就问蝎子了,为什么会这样做?!蝎子回答:”对不起,因为这是我的本性!!!”这故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同时也告诉我们人小时候受到教育养成的本性(性格)很难改,唯有不断修养可以改正本性之恶的一面,也这样会培养出“第二个”本性(性格)。
有时候很多人出自善意的承诺,未必结果都好!因为我们心里善良,不意味着我们对某种事情会坚持到底的,对某种事情的坚定不移态度,需要对利弊做一个很到位的定义。什么是利,什么是弊?还有对我们做的事情的长远的考虑!还有自己眼中的善恶是什么样的?都要弄清楚!人要么不要轻易答应别人,要么答应后做到底坚持到底!有一天一个大师答应一个小孩子,某天中午在某个地方见面,后来大师按约定的时间到了该地点,但却小孩子没来,便他开始耐心等待,一等就在原地等了三天之后小孩子想起来跟大师的约定,到了那边大师一动不动的在那边等他,后来小孩子就很惭愧,也很佩服大师的为人。问大师,你本来就可以先回去,然后派人过来我找您不行嘛?大师回答说:“若我答应你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到底!我回去对我来说很简单,但若那样做我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一旦违背了自己的原则,会还会做很多妥协的事情!所以受了一些短暂的痛苦,但心里很安!”
人无信不立,无德亦无信,人很多时候以为诚信与学问(文凭)有关系,其实它跟人品有关系。孔子曾经讲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我们看待他人时不要以他的文凭而来判断他的高低贵贱,其实作为人我们都是一样的,但后天的努力也会改变人对善的追求和实践的,一起努力都要为了正心正己,关键不是学了多少,而是有没有上进心和改进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