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牛顶(界崖口关)至梁家湾(2018.09.01)晴
这两个地方都没有用长城隘口的名称,可能是为了突出地势险峻、湾大而多的原因,原来的关口名淡忘了。这次穿越长城是从梁家湾到背牛顶,西北往东南走,领队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这段长城就反着介绍吧。
梁家湾现为村,隶属抚宁县大新寨镇,原名为晾甲湾,长城关隘之一。原有两座关城,后合二为一,叫中桑堡。现关城已经无存。但其关口现存的六眼敌楼、五眼敌楼(见图一),仍预示着当时这里是很重要的长城隘口。远一点的记载有唐朝薛礼征东经过这里;明朝戚继光巡视来过这里,并在河道旁留有“香山纪寿”石。
长城本色记(三)图一:梁家湾隘口东侧的六眼敌楼。暂且借图发挥,将替换
顺便到河床看了一下:“香山纪寿。台头守张爵镌。万历庚辰十月朔日,少保戚公初度之辰焉。东征至台头,闽中郭造卿称觞。因游击李逢时当此而品,山川可与少保争奇,少保当与山川敌寿者也。戏下俞弢书”(见图二)。译为:纪念香山祝寿(梁家湾有一山叫香山),抚宁县台头营守将张爵刻。万历八年十月初一日,是戚继光五十二岁生日,这一天,戚继光东巡到台头营。闽中郭造卿设酒宴为他祝寿。游击将军李逢时祝寿词:“山河可与戚继光的功业争奇,戚继光可与山川比寿。麾下俞弢书”。
长城本色记(三)图二:卧在河边五百多年不动,仍在默默地为戚继光祝寿
梁家湾有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曲折大峡谷(如今已开发为冰糖峪景区),可直达天女峰脚下。长城就沿着峡谷西南山脊,到达背牛顶。全程约8千米,残存敌楼约七座,有基址的约十几座,大部分墙体无存,只能站在高处看到植被反差显现的城墙痕迹(图三)。有时会零星出现0.8米至1.5米干砌石城墙(见图四),没有灰缝,也没发现土中及石缝中残存的灰膏,所以干垒起的石墙不会太高,估计1.5米至2米左右。墙体这么简单,主要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崇山峻岭,山陡谷深沟长,石海密布,马匹、攻城用具根本上不来,只有小队步兵可能偷袭,敌楼上及巡游的士兵就可以应付。再者,边外一百里内有夜不收侦查敌情,有烽火台预警。这里真的很安全。
长城本色记(三)图三:山脊上反差较大的嫩绿,就是当年的城墙
长城本色记(三)图四:树丛中干垒的石城墙缝隙较大,不规则,没有加灰砌筑
背牛顶是一座独立的山峰,海拔965米,长城从梁家湾沿着连绵不断的山脊,蜿蜒到背牛顶西面的骆驼峰悬崖止住,从峰北面绕到东侧半山腰,到达背牛顶崖壁。两崖之间只有六七米宽,这个小垭口应该是“界崖口"吧。从这里攀登背牛顶,盘转七段石凿台阶,再上六段七十多米高的悬挂铁梯(原为柏木梯),到达山门,山门是一座城台,城台开口朝下通山门,山门不远处有一石刻"界崖口关"(见图五)。
长城本色记(三)继续往上,仍是石梯,几十米后,到达顶部。山顶北高南低,缓坡,落差有百米左右,约0.25平方千米。这里是世外桃源,公元1111年开山始建,是历代宗教、山大王、避难者的好地方。现遗留有寺庙、房屋、水池水井及大量石刻。顶南侧有一座石条砌筑的基址,其风格与半山顶的无梁殿同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建,但是否为长城敌楼或寺庙待考。无梁殿石墙、砖拱券、硬山布瓦顶,基本完好(见图六)。
长城本色记(三)图六:石砌无梁殿
过了基址不远,就是背牛顶南面下山的悬挂铁梯和过山天桥(见图七),险状虽略逊于东侧,仍令人胆战心惊。过此,就能看到东面的山峰山脊上,掩映在万山绿中的十几座敌楼(见图八),柳观峪就在其中,他是紧邻背牛顶长城的东侧重要隘口。
长城本色记(三)图七:背牛顶南通道。如果没有下山队友的彩装,很难发现挂梯和天桥
长城本色记(三)图八:数座掩映在万山绿中的背牛顶东面长城敌楼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背牛顶不知长城险(见图九)。万里长城中,有倒挂长城、栈道长城、山险长城、水上长城、沙漠长城甚至入海长城,哪里也不如这里奇特,应命名为悬梯长城。
长城本色记(三)图九:万里长城第一险,背牛顶西崖悬挂长城。请放大看石梯、悬挂的铁梯和山门
背牛顶这名字就是高大险。除了险峻,更是山景奇秀,松柏招摇,烽楼点缀,极目天舒(见图十)。有人形容背牛顶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神韵,庐山之清秀”不为过也。
长城本色记(三)图十:背牛顶山崖上,凌空飞枝的松树比比皆是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家、汉学家、摄影家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1890~1968),在1917至1927年间,曾经两次访问背牛顶地区,拍摄了70余幅照片,其中既有农村生态生活,也有迤逦的背牛顶风光和著名的背牛顶长城。为了纪念他,放其照片三张。
长城本色记(三)之一:当年西德尼.戴维.甘博在背牛顶
长城本色记(三)之二:百年前甘博与同事在背牛顶山门上合影
长城本色记(三)之三:百年前的背牛顶西侧柏木梯,图中看到梯子不是连续的,有的地方还要徒手攀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