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参照系:张爱玲

作者: 慕月 | 来源:发表于2015-09-16 12:20 被阅读103次

    第一次密集看张爱玲的作品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在那之前,我只读过她那篇《天才梦》,颇觉和这个略显古怪的女孩于心有戚戚焉。比如我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织绒线,迄今为止唯一会做的针线活就是缝扣子;我也很小就会背诗,只是观众不是满清遗老,而是公共澡堂子里赤裸裸的大妈们;我也写小说,大学之前写了满满好几个笔记本,并奉若珍宝。若干年之后我再度翻开时才发现,当年笔下挚爱的男猪脚,迷倒一干众女的功夫居然是吹箫……(真的是乐器orz……)

    第一本读的是中篇小说选集《金锁记》,当然作为书名的那一篇不是重点,因为家庭伦理、婆媳大战离我生活太遥远。我能欣赏《倾城之恋》,但不能够懂得。去年初到广州的一个夜晚,去东山口参加读书会,出来已然很晚,走在人影寥落的街道,看见路边墙上蔓延出来的紫色花朵,方才一瞬间想起《倾城之恋》里范柳原也曾和白流苏走到一堵墙下,他说:这堵墙,不知为何是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话,有一天,当我们的文明整个地毁掉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而我们又在这堵墙下见面了,也许你我会对彼此有一点真心。

    那时的我像《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对未来有着隐隐的不安,却又充满着野心。只是野心不过代表着漂亮衣裳、宽大房子、以自己为中心的交际圈还有带的出去的男朋友乔其乔。只是我没有葛薇龙的机会,所以对于她最后挺是凄惨的结局,我很是洋洋得意地骂了很多句:活该!

    没错,整个大学时,我就像张爱玲作品里表现出来的奇怪分裂,可以一边说着刻薄风凉话“ 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又忽然深情款款,“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不明所以,所以看了很多评论张爱玲其人其事的书,然后“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胡兰成这个人渣啊!于是很长时间之内,我都把胡张恋当做恋爱反面典型案例,看!一个文章里如此冷漠又骄傲的人,居然为了这么个人卑微到尘埃里,我可不能想她那样!

    后果可想而知,没过多久我就迎来了给胡兰成全面翻案的一天,不是因为《今生今世》,而是因为自己找了个男盆友。我像毛姆一样悍然发现: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和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唉,多像现在的企业家,一路走来,不断打脸。

    我看的张爱玲的最后一本作品是《小团圆》。老实说,自《半生缘》之后,我就不怎么喜欢她了,觉得失掉了年轻时候那股锐利劲儿,剩下的都是无谓的唠叨。《小团圆》倒是在买了很久以后,终于在去年硬撑着看完了。此时的我已经不想再去评价这部作品如何如何,我只觉得我读懂了。是的,她就像是我人生的参照系,年少时孤僻自负,在文章里极力铺陈,喜欢用华丽堆砌的语言,认定可用一己之力来对抗人生的虚无。但逐渐成长之后,终于开始收回视线,从旁观世界转而旁观自己,“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不知道她是不是和我一样,反倒有点庆幸,没把文章里那刻薄用在真实的生活里,从而才得以“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不留情面是对自己,温情跌宕是对别人。也因此,身上那股不协调的别扭劲儿才终归顺理成章——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终究渴望找到同类。

    至于评价张爱玲归宿和她和胡兰成关系的文章,我再也不看了。偶尔手贱点开一篇,看完就像张爱玲在《小团圆》里评价多年后再看到胡兰成写“亦是好的”时的反应——当场笑出声。我觉得她笑的,其实是当年把这些奉为金句的自己。

    推荐几本张爱玲的书

    个人最喜欢的她的作品是: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 ,散文整体感觉不错,但印象深刻的没几篇了。

    小说我觉得下面两个选本还是不错,但内容有重复,买一本就行了。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然后挺推荐看她翻译成白话的《海上花列传》,共两册,名为《海上花开》《海上花落》。这是在我心目中仅次于《红楼梦》的中国古典小说,侯孝贤拍过电影,也很值得一看。

    胡兰成《今生今世》也值得一读,就算不看八卦,文笔也真的不错。这种不错,主要是指风格独特,别人还真学不来 。比如他的徒弟朱天心,学到的只是别扭,美全没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参照系:张爱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hb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