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系(4)》(转载)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09:26 被阅读4次

      三、意元体参照系与意识活动的关系

      参照系和意元体的关系,如果从形成过程和活动内容来看,意元体是主人,参照系是客 人。但是又不完全这样,因为参照系一旦进入意元体,成为意元体的活动内容之后,又可以凝聚成物质,而进入到脑细胞里面去,脑细胞又转化成混元气,又成了意元体的一部分。另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意元体有了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都是按照参照系的模式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似乎是参照系成了意识活动的主人,把意元体行使功能活动的权利篡夺了。一般人脑子里面有个我,我怎么怎么着,人家办了好事了,我来判断它,办了坏事了,我来判断它。其实那个我,是参照系在起作用。所以佛家说,有个我是错误的,是虚妄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说对了一部分。将来咱们在讲《道德论》的“自我”还要全面深刻地讲述它。

      我们人的意识活动都是在参照系这个背景中进行的,意识活动是意元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但是这个运动是怎么进行的,拿什么来标志它在运动?总得有一个相对的参考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走路拿周围的环境作参照物,知道在走。我们坐火车,在外面看在走,在火车里就没看到它在走。意识运动拿什么作为一个背景来参照它在运动呢?那就是意元体的参照系。参照系里面有好多模式、好多框架,意识就在它里面运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意识活动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参照系的内容。我们人产生了意识活动之后,这个活动如果你经常地去重复它,它的一般性又比较强,从个别到一般,成为一种事物的原则了,它就容易被抽象而内化到参照系里去。怎么内化呢?那就是意识活动本身引起了意元元体的变化,意元体凝聚成有形的物质内化到神经细胞里面去。而神经细胞又反作用到混元气。一到混元气,意元体本身就有那个意识活动的内容了。将来再进来新的东西,就拿这个框框去衡量它。比如说,今天干了一件事情,你脑子里面觉得很好,而且受到了周围的人的奖励。这样,你做的这件事情在你脑子里就打上了一个烙印,“这是好的,应该做的”,这个概念就会进入深层意识里面,作为衡量以后做事情的根据。当然一次可能不行,若干次以后,脑子里打上的烙印比较深了,被固定了,就成为参照系的一部分了。将来再来事情,就拿这个来衡最是好还是不好。以后讲道德的时候还要讲这些问题,道德怎么形成的,怎么内化到参照系里面去。意识活动可以进入参照系。参照系不都是周围环境的信息打到意元体里面的吗?意识活动本身的信息一旦注入到比较深层的意识背景里面,就成为参照系了。

      再一个内容,参照系规定着意识活动的模式。意识里的活动得靠概念,一个概念代表一个事物,但概念又不是单独的,脑子里面很多概念可以有联系,这些东西都可以进入到参照系里面去。现在人们讲:“气功不科学”。为什么说不科学呢?因为脑子里接收了很多常规的知识,打到参照系里面而且比较固定了。以后就拿它来衡量新的事物,符合那个框框的就是好的,是应该的;不符合的,就不对。反过来说,新的意识活动的增加又能改变参照系的模式。比如说,脑子里的意元体的参照系有方的、有圆的、有角的、有各式各样的,这些成为模板。是方的就按方的活动,是圆的就按圆的活动。但是如果进来新的东西多了,三角可能就不是三角的了,变成六角了。初始意元体是个白板,没有参照系。慢慢外面信息来了之后,才形成一个最简单的模式,以后慢慢模式越来越复杂。小孩的意元体参照系比较简单,成年人参照系就比较复杂,内容比较多。所以意识活动又可以改变参照系,它们是互相促进地往前发展。这就是意元体参照系和意识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就简单说这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石竹:“优化完善参照系,就是修性”

      本文标题:《参照系(4)》(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xo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