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的投资组合

作者: 一粒番豆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09:40 被阅读0次

    前两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提问,我们平常口头总会带着“一般人怎么怎么样”“普通人怎么怎么样”,也经常会看到微信标题“10个能力让你超越普通人”什么的,这个“普通人”具体指什么呢?

    以前还真没想过。

    今天不妨来想一想。顺便理清“普通投资者”和“市场收益”的概念。

    经济学研究基础经济现象,一般会提炼出几个“普通人”的特质作为要素来建立模型。这个特质,一般用的就是“平均数”,人群的“平均数”,比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

    “平均数”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概念。

    比如,学校要检验不同班级的成绩水平,一般会用班级平均成绩;老师要看一个学生平时的水平,会用这个学生过去数次成绩的平均数。

    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普通人”其实指的是“平均人”。而普通投资者,其实指的是“平均投资者”。

    既然是平均人,那么就一定会有一大部分人是在“平均线以下的”。假设人群特征是正态分布的(如图),

    那么就会有50%的人是在平均线以下的(红线为平均数所在位置)。

    这么一想,我瞬间就被说服了——

    与其努力挣扎,四处寻方,想要获得“超额收益”(abnormal return,即阿尔法收益),逆袭普通人,不如老老实实先让自己获得“普通收益”(normal return,即贝塔收益,又称“市场收益”)。

    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获得市场收益,你只要购买市场组合就可以了,很少的时间成本就可以获得平均线上的收益。

    怎么购买市场组合呢?

    个人当然不可能拥有全市场,或者自己弄一个市场组合(资金量太大了),我们通过指数基金购买。

    指数基金,顾名思义,就是以某个市场指数为模仿对象,按照该指数的构成标准,购买相应的股票,以期获得跟该指数相同的收益水平。

    当你手上覆盖好几只针对不同范围的指数基金后,基本上可认为手上拥有一个市场组合了。

    选择指数基金的基础标准有几个:

    第一,多元化。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覆盖市场上的指数,以尽可能接近市场组合。

    起步时建议购买综合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上证50指数,恒生指数(港股)等,以较大范围覆盖市场。

    目前跟国内上市公司有关的指数系列主要有四类,上交所开发的上证指数系列,深交所开发的深证指数系列,中证指数公司开发的中证指数系列,以及香港恒生公司开发的指数系列。

    指数有综合指数,也有行业指数等更细分的领域。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指数,如果想构建全球化组合,也可以尝试购买跟踪国外指数的基金。

    第二,关注跟踪误差。

    指数基金复制市场指数,由于存在比如现金仓位、分红、股票购买限制等因素,往往存在一定误差。

    在筛选指数基金时,选择跟踪误差越小的越好。

    有些指数基金会加入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跟踪误差较大,也许会获得好于指数的表现,但也存在着表现不如指数的可能——如果决定购买指数基金,获得贝塔收益,那么越被动越好。

    第三,成本越低越好。

    指数基金的收益天花板已定,没啥想象空间,就是市场收益。收益天花板已知的情况下,自然是成本越低越好。筛选指数基金时,关注申购费率、管理费率、赎回费率,注意低成本原则。

    第四,关注基金规模。

    指数基金作为公募基金,流动性是其一大特点。虽然我鼓励大家长期投资,但是流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万一发生急着想赎回却赎回不了的情况,就糟糕了。

    所以,最好选择规模大一点的指数基金,除了流动性更佳,一般大的老牌的指数基金对于指数的跟踪会更有经验,资金量大也有助于缩小跟踪误差。

    这几日投资圈热点是一年一度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举行。今年巴菲特又一次表扬了指数基金。他始终认为,“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对于初涉投资领域的我们,还有什么会比听巴菲特的推荐更有用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半功倍的投资组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hm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