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我九爷,人狠话不多”,这套词用在斧头帮帮主、民国暗杀之王——王亚樵的身上,算得上是贴切。王亚樵作为民国历史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既神秘又复杂。在世人们眼中,他是一个嫉恶如仇,惩奸除恶的民族英雄。在上海大亨们的眼里,他是不惧生死的“斧头帮”帮主,人人畏惧三分、敬而远之。而在汉奸卖国贼的眼里,他是冷血杀手、催命的阎王、让人谈虎色变。那是什么让他成为一个如此复杂的传奇人物?这一切还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王亚樵
王亚樵,字九光,江湖人称“九爷”,1889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贫寒之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的老实人,因此,经常被乡绅地痞欺辱。有一次,父亲王荫堂受到地痞和警察的无端责打,心中委屈又不敢当面反抗,只得回家抱头痛哭。母亲王梅氏见丈夫如此窝囊,是又无奈又懊恼。她告诫身边的王亚樵,长大一定不要像父亲那样,要做个快意恩仇的大丈夫,决不能任人欺负。谁欺负了你,你玩了命也要找回来,明的不行就玩阴的。
当时已经懂事的王亚樵,把母亲的话和父亲被欺辱的样子都深深的记在了心里,这一切对他此后人生产了巨大的影响。
王亚樵出生时正值光绪十五年的元宵节。那天中午,他家附近突然乌云滚滚,狂风四起, 样子十分的骇人,吓得是人畜四散而逃。但随着王亚樵降生后的第一声啼哭,一切瞬间恢复如初,云开雾散、艳阳高照。此后,坊间便传言王亚樵是黑云送子、文曲星下凡。王荫堂闻听此言自然是欣喜万分,于是决定勒紧了裤腰带也要送儿子去念书。王亚樵7岁进了私塾,13岁已经熟读诗经典籍,还练了一手好字。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亚樵与两位同学参加庐州府举行府试。三人途径夫子庙,便入庙求签问问前程,王亚樵中了上上签,而两位同学都是下下签。他是文曲星下凡,求到的又是上上签,本以为此次必是高中。谁知,到了揭榜的时候,他的两位同学都中秀才,他反到是榜上无名。从此,王亚樵再也不相信怪力乱神那一套东西,只相信自己。
清末考场
王亚樵18岁那年,到了李鸿章侄子李元甫创建的保安队做了一名文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王清泉、唐幼文和郑邵成三位好友。四人年纪相仿、又都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很快就成为了莫逆之交。当时的李元甫财大气粗,家中弹药充足,打靶射击就成了四个年轻人平日里最大的娱乐项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亚樵练就一手弹无虚发的本事。
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眼瞅着时日不多,全国各地的反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王亚樵从小就对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清政府恨之入骨,在好友许习庸的推荐下加入了由陈独秀创建的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来,岳王会全体加入到同盟会之中,王亚樵也就随着为了同盟会的一员,从此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忠实的追随者。
不管是岳王会还是同盟会,最初反清活动除了宣扬推翻满清政权言论外,就是对满清的官员进行暗杀。虽然王亚樵并没亲身参加过暗杀活动,但对此也耳读目染,他认为参与暗杀的革命们都是舍身取义的侠义之人,内心十分的崇敬。尤其是吴越暗杀五大臣这件事,让他热血沸腾,对吴越钦佩不已,并视其为自己一生的榜样。
五大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清政府的统治已是苟延残喘,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组织纷纷发起武装暴动,夺取地方政权。22岁热血方刚的王亚樵自然不甘落后,他与李元甫等人在合肥建立了庐州军政分府,李元甫为司令,王亚樵为副司令。而此时因为通讯不畅,同盟会的孙万乘领着一帮人也在合肥书院建立了一个军政府。这样以来合肥城内就同有了两个军政府,而且各自为政,相互排斥。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两个军政府之间很快就产生了摩擦,发生火并。孙万乘假借和解为名,摆了下鸿门宴枪杀了李元甫。王亚樵在贴身侍卫何守鼎与姚立堂殊死护卫下才得以逃脱。三个人趁着夜色的掩护逃到了上海……
武昌起义
上海滩虽然是个花花世界,但王亚樵三人在此却是举目无亲,生活陷入了困境。三人每日靠出苦力,捡垃圾勉强度日。以王亚樵的性格和能力必然不会长此以往,不久,三人就手持斧头抢了一家钱庄,通过暴力手段在上海滩赚到的第一桶金。
有了钱之后,王亚樵决定在上海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也许他觉得斧子这种武器既锋利顺手又便于随身携带,于是就让办事牢靠的何守鼎找人打造了50对斧头,随即又让善于交际的姚立堂招募一批沦落在上海滩的江湖义士和安徽劳工,建立了此后威震上海滩的斧头帮。
1921年,在上海站稳脚跟的斧头帮,势力日渐壮大,王亚樵本人也成为了安徽籍劳工的领袖。他为了进一步的扩大队伍,加强组织的严密性和纪律性,建立了“安徽旅泸同乡会”。此后,他又与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一起建立了上海劳工总会,为受到资本家压榨的工人出头。王亚樵处理纠纷方式很简单,先礼后兵,谈不拢就用斧头说话,不少资本家和地痞瘪三为此身首异处。
斧头帮
他的霹雳手段赢得工人们推崇,几个月的时间里有近10万人加入了总工会,王亚樵名声大振,上海滩军政两界、三教九流的头面人物都争相与其交往,连平民百姓也都以认识“九爷”为荣。
上海滩是全国的首富之地,也是个是非之地,直皖两系为争夺其控制权一直明争暗斗。当时上海属于皖系军阀卢永祥的地盘,直系为了分一杯羹,派出徐国梁为淞沪警察厅厅长,此后双方在上海滩上演了一场龙虎斗,同时也开启王亚樵的暗杀之路。
卢永祥
先动手的是徐国梁,他派人去暗杀上海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的妹夫何丰林,结果杀手太业余,何丰林只是受了重伤,人没死。妹夫被人暗算,这个亏卢永祥自然不能白吃。他让儿子卢筱嘉找到王亚樵,希望王亚樵能出手干掉徐国梁。
徐国梁也是个狠角色,他曾是袁世凯的心腹,帮袁世凯暗杀了不少革命党人,也算得上是一位暗杀高手。可不幸的是,这次他遇到了的是暗杀大王。王亚樵为了给革命同志报仇,答应了卢筱嘉的请求。经过几番周密的部署,并在警署内买通了内线,于1923年11月10日的下午,在爱多亚路将徐国梁刺杀。
王亚樵完成首杀,帮卢永祥除去了死对头。作为回报,卢永祥任命他为浙江纵队司令,并划出湖州给王亚樵作为训练队伍、招兵买马的根据地。也就这个时候,后来著名的军统头子戴笠和“西北王”胡宗南前来投奔王亚樵的队伍,不过此时二人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
戴笠
王亚樵不愧是江湖大哥,他一眼就看出戴笠和胡宗南非池中物,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因此,对二人十分器重,情同手足。
一日,王亚樵与戴笠、胡宗南和胡抱一四人骑马到太湖南岸的弁山登山游玩,走到一处风景壮丽之地,四人是触景生情、豪情万丈。在胡抱一的提议下,四人在“西楚霸王项羽”的排位前歃血为盟、义结金兰。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几人的兄弟之情并没有维持太久便分崩离析,走到了对立面。尤其是戴笠与王亚樵,此后更是反目成仇,以死相博。样子像极了当年的项羽与刘邦。
胡宗南
王亚樵与戴笠二人的反目成仇主要源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蒋介石。事情要从1924年的直皖的江浙战争说起,徐国梁被杀便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1924年9月2日,直系军阀齐燮元首先发,难进攻上海的安亭车站。第二天,卢永祥发动反击,两军正式交火。所以这场战争也称“齐卢战争”。
战争的结果是卢军大败,卢永祥逃往日本,王亚樵也在突围之后去了广州。在此之前,胡宗南早已只身到达广州,参加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考试,并被破格入取。而王亚樵这次来广州的目的,一是拜见孙中山,二就是送兄弟戴笠进入黄埔军校。他通过好友李济深的帮忙,将其送入了黄埔六期骑兵科。
黄埔军校
王亚樵本想让兄弟戴笠在黄埔历练一番后,将来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谁知道,却事与愿违,他的这次仗义的举动竟然为自己培养了一个索命鬼。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4.12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人群众。事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为了拉拢王亚樵,蒋介石亲自给他内定了一个津浦护路司令的职位。可王亚樵并不买蒋介石的账,他认为蒋介石违背了总理孙中山的革命意愿,倒行逆施,是革命的叛徒。并在此后的“奠都大会”上当面对其斥责,让蒋介石极为恼怒。从此,二人彻底撕破了脸,势同水火。
4·12反革命
在之后日子里,蒋介石继续加强自己的独裁统治,而王亚樵则先后策划了一件件惊天动地的暗杀事件。接下来,我们就细数一下他的暗杀杰作。
1928年8月18日,时任安徽建设厅厅长的张秋白,在南京梅溪山庄吃午饭时被杀。
1930年7月24日,王亚樵为了给反蒋人士王乐平报仇,在上海招商局内枪杀了总办赵铁桥。
1931年为了夺权,蒋介石软禁了胡汉民,胡汉民的家人为此找到了王亚樵,希望其除掉蒋介石。王亚樵早有杀蒋之心,于是一拍即合。同年6月,王亚樵派出心腹干将华克之率队前往庐山刺蒋,结果行迹败露,慌忙之中并未击中蒋。蒋介石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这就是民国史上的“庐山刺蒋”事件。
宋子文
刺蒋失败后,蒋介石加强了防范。王亚樵见打草惊蛇,便把矛头指向了蒋介石的钱袋子宋子文。1931年7月23日,还是由华克之带队,在上海北站行刺宋子文,不过这次行动依旧以失败而告终。宋子文命大,他的机要秘书唐腴胪因与他的着装相似,成了替死鬼。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王亚樵把暗杀的目标转移到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身上。
1932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王亚樵为了协助19路军抗击日寇,组织起了一支“敢死队”准备对日军重要军事目标发动袭击。此时停泊在吴淞口的日军主力舰“出云号“,成为了“敢死队”第一个攻击目标。王亚樵从“敢死队”中挑选了七名水性好的队员,趁着夜色驾驶小船把水雷投向了“出云号”,虽然这次袭击没有将其炸沉,但也给予了重创。
“出云”号
1932年底淞沪停战,日军决定于天皇生日那天,在上海虹口公园内召开“胜利庆祝大会”。日军的这一举动是对中华民族莫大的侮辱,王亚樵是怒不可遏,他决定在这一天发动一场针对日军高层的暗杀行动,以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很快,王亚樵经过与在上海的朝鲜革命党领袖金九一番密议,锁定了日军陆军大将白川义则为此次的暗杀对象。大会当天朝鲜革命义士混入会场,在检阅台下安放了定时炸弹,当白川义则等人走上台时,炸弹爆炸。白川义则当场被炸成重伤,后不治身亡,当时还有13名在场的日本高官被炸死,现场一片狼藉。王亚樵的这两次对日军的袭击,可谓是一雪国耻,大大鼓舞了民众的抗日士气。
王亚樵在民众心中的威望越来越高,蒋介石决定冰释前嫌,主动与其言和。于是派戴笠与胡宗南去上海收买王亚樵,却被王亚樵言辞决绝,并扬言反蒋到底。自此,这三位结义兄弟彻底翻脸,开始了你死我活的一番较量。
蒋介石见王亚樵决心与自己作对,寝食不安,视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追杀王亚樵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军统头子戴笠的身上。大哥就是大哥,王亚樵作为暗杀大王反侦查的能力那是极强的,加上他人脉及广,朋友门生众多,戴笠多次铺下天罗地网都一无所获。
可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就在王亚樵即将从梧州去延安之际,一个女人出现了。这个女人叫余婉君,她与王亚樵有过一段旧情,后来嫁给了王亚樵的得力干将余立奎。但她此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就是戴笠精心设计的诱饵。1936年10月20日,王亚樵在余婉君的引诱下,只身来到其家中,被早已埋伏好的军统特务当场杀害。
王亚樵死后,后人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认为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最为中肯,他说: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谁给中国制造悲剧,他就给谁制造悲剧。这个人的事迹值得写进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