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环护北湖公园的那丛丛枯树枝上,缀满了红色的塑料小灯笼,晴天的白日它们不会那么十分引人注目,即使你刻意去观赏,也看不出它们有多美。只有当行人把相机对着以蔚蓝天空为底色的它们仰拍一通,之后在你拍摄的相册里,你才会突然发现,灯笼的艳红与天空的澄蓝相配竟是那么的耐看,那一树树缀的哪里是什么塑料小灯笼?分明是挂满枝头红红的柿子啊!望着这具有“丰收”寓意的景象,不禁叹曰:“柿子”红了!因为两年前的某天白日我曾有过拍摄树挂灯笼的经历,所以说到这种白日梦幻般的景致美时我还是颇有底气的。
我孤意想像着灯笼最好看的时辰该是那夜幕降临的时刻,它肯定不会再是“柿子红了”的一番“丰收”景象。夜晚,看那一盏盏亮丽的小红灯笼与布满树丛沉在黑漆漆的幕色相配,该怎么去形容它们结合后的成果呢?“东风夜放花千树”,确是再恰到不过的好了!但当我散步至这红灯集中发光的街道之上,那种想像之中的美却并未出现在这“夜放的花千树”上和我的眼界里。哦!我忽然间似乎明白了,因为这毕竟不是传统元夕节之夜的灯会——那种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精致灯笼展的传统大灯会。我眼前的红色光亮,不过只是批量登场的一群相同面孔塑料电子小玩意的集中亮相,哪能有大灯会缤纷多彩令人炫目的美丽璀璨呢?我看着那一簇簇、乱糟糟发散的茫茫朦胧光源,定位这片道路的名称时会自然根据它笼统的形象称它为红灯区,当然此红灯区非彼红灯区。极目望去让人完全分不出灯笼个体美感的独立存在,这种状况只能选择近距离拍照了,并且尽量是局部拍,画面布局内容越简洁越好,红与黑主题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只有让红足够艳,黑才会显得更黑,黑是底色、是托,所以画面一定要留足托得住红的背景黑,这就是常说的留黑,红与黑只有形成了巨大的色彩反差,清晰独立的美也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夜里零下28摄氏度的气温实在是够摧残人的,又动脑子又冻手,但又不能因为受冻的不适而速战速决,那就没必要再拍了,美感都是在时间允许的反复端详中逐步发现的,对这种寒冷天气里一丝不苟拍照原则的坚守,也该属于美丽战严寒的一种方式吧!眼中通过镜头看到的美丽并没有让我忘记冻的发僵之手的麻痛,所谓忘记,大概是人忍受到极致时这种僵痛似乎已被忽略了。一切按照我的想法按部就班地顺利拍完了,这时我并不着急往家赶,而是快速跑进了附近最近的一家商店,我视其为自己短暂驻留的一个驿站,一头扎进去瞬间让身体第一的感受就是:商店真如家一样温暖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毋庸置疑一切事物的最终顺利成型,都不是哪个个体的唯一功劳,拍照的我只能说是主角,而最终助我成就如此更加美丽一系列“花千树”的最大配角就是修图软件,没有这些软件的后期助攻,我文中的图像之美是要减些分的。当我把拍的这些照片上传到简书上时,与在相册里观感却有些大不相同,由于相册单调且狭窄的视觉空间,隐匿限制了照片的美丽光芒;而简书这里则不同,宽广无限的施展空间,原始的黑白配这会儿又多了一种红,三色和谐融汇相聚与此,有些画面里那枚凸月也时不时上来增光添采,非常现实感的诗情画面,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和助兴。不是自卖自夸,我真就觉得这些照片拍得好美呀!看到自己创造的这番美丽,那种在严寒中曾经的受虐算是值了!一边喝着暖身的热茶,一边欣赏着这夜放花千树一幅幅的美丽画面,笑语盈盈中的暗香是如何也忍俊不禁自然蔓延开了……
温馨提示:关灯观看图片更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