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语文教育

作者: 安静看书人123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13:58 被阅读5次

    距离不再接受语文教育已有十年之久了吧。没想到当初所接受的教育仍然影响至今,时时在脑海里反复浮现。

    一直觉得语文课不单单只是一门教学生认字读书的课。在古代,读书人以四书五经为纲,儒家的道德文章是一个人晋升之本,而其他学科之流完全沦为奇巧淫技,所以古人没有语文这一门课的概念,文即为道,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文的教育基本覆盖了终生,文的范围也无比广阔。而在如今,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理工盛行于世,只有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语文慢慢变为和数学化学物理一样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你需要掌握的技巧与术,不再具有任何道的性质。

    语文教育在夹缝中生存,而乡村的语文教育却又比城市更加匮乏更加重要,因为乡村往往缺少家庭教育,而完全依靠着学校的教育。大多隔辈抚养的长辈是根本无力完成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乏导致教育完全偏向学校一边。所以在乡村里,语文的教育不单单只是一门学科的教育,而是一个天真少年在那段时期所能接受到的关于周遭一切的认知来源,其他的学科往往所带来的只是各种知识的获取或技巧的训练。

    十四十五的少年正上初中,缺少家庭的教育,而所接受到的所有的关于人格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只能来自于他所接受的语文教育。其他学科只能教导知识的获取,而初中的语文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你的人格和价值判断。

    而老师这是这一切的关键所在,十四十五岁的少年是最单纯和易接受外界的。初始形成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瞬间就能吸引少年,塑造少年的人格。十年后的我们回望当初,都难以想象,少年的自己真的会因为少年强则国强而热血澎湃;在反复吟诵李白的诗时,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辈岂是蓬蒿人,会有浩然气从胸中涌现;看到长河落日圆,会想到漠北的荒凉与苍茫。一本语文课本就是一个光彩陆离的世界,英豪啊,鬼魂啊,豪气冲云霄,垂泪洒斑竹,纷至沓来。那时的我们是如此容易沉浸于那美丽的世界,那时的老师也是如此具有浪漫的情怀。

    停电的时候,语文老师会带领我们在夏日共看明月与星辰,哪怕后来完全记不住那晚的月亮的阴晴圆缺,但那轮月亮却永远留在了学生的心中,那是文人特有的浪漫,对月的迷之执着,一轮月亮沟通古今,贯穿着过去现在未来;周三喝醉了酒,就开始和一群学生开始大讲人生道理,虽说如今不记得只言片语,可回想起来依然是很温馨的片段,乱串的电线,老旧的灯管,微醺的老师,天真而又懵懂的学生;也只有语文老师是允许我们多看课外书,去寻找去追求,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绝对是你想阅读的领路人。

    可同样的当乡村的家庭教育完全缺乏,而将全部重压寄希望于语文教育的同时,语文的教育也 不堪重负。

    语文课本里的王侯将相,诗人酒鬼,英雄豪杰,慢慢发现距离我们都好远好远。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迷失,徘徊。语文的教育没有教会我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应该如何去生活。语文老师教导我们去思考,去思辨,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道路在哪里。另一个是过度应试化的教育,削弱了原本语文教育应有的功能,表达。大量的为了应试而做的训练,而没有教会学生应有的表达,我们往往不能借助文字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心中的情感汹涌澎湃,而说之于口,写之于纸的只有只言片语,我们剩下的只是为了考试而具有的公式化的表达,固定的格式固定的道路而来填词,甚至乎词语都是相似的。一门生动而又瑰丽的课,为了考试我们把她变成了一门拿分的工具。

    对乡村的孩子来说,语文的教育绝对不只是一门学科那么简单,她包含着对孩子三观的塑造,和对世界与社会的最早的认知。乡村的孩子从小所能接受到的是那么的匮乏,严重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乡村的封闭。语文教育就是一扇打开外界的窗。

    在少年时,遇到一个优秀的乡村语文老师,往往就能塑造自己的三观与认知。乡村的孩子他们往往一无所有,剩下的就是古诗词文在短暂的受教育生涯所留下的天青色的底色,在物质上他们贫瘠,在精神的世界里,也只有最基本的教育所留下的底色,也因为只有所以不易褪去,这点底色会牢牢占据少年的心底,直到他慢慢长大,让他有着文人那特有的浪漫的底色。乡村的少年在长大过程中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落差,与失落。他会背井离乡,孤立无援,无人理解,自卑怯弱,而少年时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他最后的沃土,他只能不断从中汲取力量。他会思考,会迷茫,但他会一直思考下去。

    乡村的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希望能有更多有情怀的老师能去乡村,乡村的语文教育不单单只是传授知识,也在育人,在一个个最纯真的少年的心中,种下一颗浪漫的思辨的种子,待他慢慢长大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语文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pu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