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安的冬天,是响晴的;
2018年,西安的第一场雪,似乎来得会更晚一些。
生长在北方的我,从小对雪情有独钟,因为,下雪天,总是有一种欢喜的感觉:
在家,有了过年的气息,在外,能感受到,这又将是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开始……
故乡的冬天小孩子,似乎是不怕冷的,他们喜欢团雪球、打雪仗,弄得满身雪花,手冻得通红,却还是不肯归家,呼着热气,在雪地上嬉笑打闹。
故乡的冬,是非常有趣的,不仅可以拍雪人、塑雪罗汉,全家人还喜欢围坐在炉火旁,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等待炉火下面烤地瓜的香气飘起;而我,最爱母亲独创的烤馍片,老面发酵的馒头,结实饱满,微微带酸,切成1厘米左右的厚片,涂上自制的西瓜酱,睡觉前放在炉灶下,第2天早上,就是香甜酥脆的馒头片,摸出来几片揣进口袋,既可以暖手,也是童年最美的零食。
我和弟弟还喜欢被堂哥带着,模仿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片段,等待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觅食的时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竹筛,下面撒些稻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远远牵着,看鸟雀一只只飞来,小心翼翼的走到筛底下啄食,等它们吃一小会,放松了警惕走到中间,将绳子一拉,便会有几只鸟雀被罩到筛子底下。
捕鸟,纯粹是为了好玩,一般放在笼子里养2天,然后就放飞了。这样的游戏,每年都要来几次,乐此不疲,我们期待的,无非是捕鸟时,满怀期待静候的乐趣。
塑雪罗汉 雪地捕鸟 济南的冬天很喜欢老舍先生这篇《济南的冬天》,喜欢闭上眼睛,微笑着想象: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就这样,因为一座城,爱上一所学校。
2008年高考完填志愿,我义无反顾选择了“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山东大学,开启了和济南相处的4年时光。
济南,是个小盆地,三面环山,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冬日,最爱沿着泉城广场旁的护城河漫步,无数的泉眼,从极深的岩石层下,咕咚咕咚冒着一排排气泡;里面的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哈哈,难道是“温泉”。天儿越晴,水藻越绿,长枝的垂柳,也爱在水里照影儿梳妆呢!
这样慈善的冬,自从毕业后,便只能在梦中重逢……
冬天的趵突泉 冬天的护城河 一场雪,西安就变成了长安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四季分明的西安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韵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而一场雪后,就真正穿越回长安。
大概因为历史的沉淀,长安的雪,最让人感受轻灵。在这里,仿佛真的能够看到:
古城墙上,一抹红影遥相望,等待归来的良人;
大雁塔下,玄奘刚扫完积雪,诵读着梵文经书;
大明宫里,媚娘对镜贴花钿,和群臣商讨国策;
华清池畔,贵妃温泉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
终南山前,祖咏驻足抬望眼,构思着五言绝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祖咏《 终南望余雪》
一场雪,让整个古城变得安逸,原本的喧嚣和阴霾,都掩藏在皑皑白雪下,只留下盛世汉唐的悠然风韵。
一场雪,让整个古城充满诗情画意,让长安城的人都成为诗人,成为摄影师,成为美术家,成为好奇宝宝……
一场雪,西安就成了长安 终南积雪 静候一场雪的到来古人为破解冬日孤闷,有《九九消寒图》一说,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曾提到:“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意思是说画梅花一枝,共八十一瓣,自冬至日起,每天染红一瓣,这样全染完后就过了整整八十一日,不知不觉已是冬尽春来,花开草萌之时了。
如今冬至已至,墨梅已成,雪却还未见踪影,站在时光的路口,等待一场素美的风景,静候一场雪的到来……
末尾,杜撰一首小诗,题曰《扫尘》,博君一笑:
终日寻冬不见冬,芒鞋踏遍长安城。
归来笑把佛尘扫,一片莹白在冰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