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西方文学交汇和影响,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都不一样,我们这一代中国作家在成长时期,对异域文化有大量涉猎。
我人生当中第一次接触真正的美国文学,是高中时代,我在苏州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美国当代小说集。
这个小说集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高中生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两篇,一篇来自福克纳非常不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丽丝的一朵玫瑰》,还有一篇是《伤心咖啡馆之歌》。
这个集子里有很多好小说,奥康纳的《好人难寻》都非常好,太奇怪了,我为什么对那两个小说念念不忘?
这两个小说都发生在美国南方,有一点哥特式味道,两个故事主人公都是老处女,我是通过文学接触到“美国南方”这个概念的。
我确实写过表现老处女生活的小说,坦率地说,这两个小时的阅读,真正教会我的是,在我那样的年龄已经发现,小说一定要写人物,
人物跟意识形态完全是反的,那次阅读我很感激,让我诞生了一个比较正常的小说观。
在80年代,一夜之间欧美的文学理论涌了进来,我的直觉是理论读得越多,我的头脑越乱。
写作从来不是靠文学理论支撑的,确实没有一个小说家是为了实践验证某一个文学理论而去写作的,
写作往往是跟自己没有梳理过的直觉、内心生活有关系,跟理论无关。
理论从来不是一个作家安身立命之本,可要可不要,可读可不读,我从来就是这个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