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辞职2个月了,每天过得充实而有节律,不禁感慨,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美好。
很多同事觉得我走得很突然,没想到我在部门最忙的时候到来前逃跑了。我笑着说自己是个失败者,只能逃跑了,胜利者从不逃跑,因为要等候加冕呀。但我先生总怨我怎么拖到现在才离职,要是我早几年离职的话收益会更多。我总是回答,It's no use regretting, what we should do now is to make the best of a bad job.是呀,在明知上班会损失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早几年离职呢?现在回忆起来,理性上我虽然知道最优解是什么,阻拦我执行的还是自己的心理障碍。
一是感念领导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和帮助,我不想做一个过河拆桥的人,潜意识里希望领导调任以后再走,就不会有亏欠感。
二是身份问题,我小时候对父亲不工作一直不认可,对失去体制内身份我会觉得没面子。我父亲辞职后一直都在为自己为什么放弃体制内工作而辩护,但理解的人寥寥可数。我与其面临类似窘境,不如继续干吧。
三是舍不得经济学里的"租",因为体制内工作虽然工资绝对值不高,但与体制外同等工资的工作相比“租”确实更高。虽然1个月的工作量我2天就可以完成,但提前完成的后果会导致任务增加,租减少。所以为了防止损失,我居然会每天加班,努力成为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同事常常调侃我是劳模,我要真是劳模还会辞职吗?所以调侃我是劳模的同事怎么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会辞职。
既然有以上3个因素阻碍我辞职,但为什么今年4月成功辞职了呢?
一是单位原领导调任其他单位了,且合同到期,辞职再无心理障碍。
二是身份问题心理困扰也解决了。我不希望以体制的轻松稳定来定义我的身份,希望定义我的是那些还没被完成的事情。很多初识我的朋友一般都会问,你的工作是不是很轻松呀?女孩子就应该有份轻松稳定的工作。我难道要回答,是呀,从轻松的角度,我已经打败了全球50%以上的工作者?呵呵~
三是工作的“租”和长远的损失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这些年为了显性的微小的“租”,损失了隐性的巨大的收益。如果生活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这样不理智。
那理性地辞职后是否会更幸福呢?或许辞职后幸福感增加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满足幸福的条件。有人说:幸福的生活需要这三个条件:A)持续的进步或成长的感觉。B)良好的人际关系。C)拥有选择的自由。每天能够兴奋地起床是幸福生活的一个结果。
离职之前只满足前2项,偶尔还会因为没有选择的自由而愁烦,如今,我惊喜地发现3个条件都具备了,所以得出结论:幸福感有了较大的提高。
A.我不再拖拉着起床上班,而是激动地早起跑步。每天都有被梦想叫醒的感觉,一分钟都不想耽误。本月初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已经拿到,雅思听力从完全不懂到大致能跟上了,缓慢而持续的进步让我充满盼望。
B. 拥有了更深入的人际关系。《5分钟商学院》里说过,最好的关系是:我觉得“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你觉得“点滴之恩,涌泉相报”;最坏的关系是:我觉得“我的举手之劳,你应该涌泉相报”,你觉得“你的点滴之恩,我应该不足挂齿”。离职以后,我的人际关系终于去伪存真,保留了最好的关系。能够在有无数次重考机会,且无需工作的情况下每天无需买菜、做饭、洗碗就能吃到美味的晚餐,真的比很多高考学生都要幸福,少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多了却话萧山夜雨时的平和。朋友总是举重若轻地说饭本来也要做,多一个人多一双碗筷而已,我知道是为了帮我省时间又不让我有负担。这个年代能够坦然蹭饭和互相借钱的朋友真的不多,我仔细一数,居然有6个!每天吃饭也不会觉得亏欠,借钱不还也不用担心的朋友,你有几个?不包括本来财务情况就很好,不担心偿付能力的金主,而是关系很好,借出去不指望偿还,愿意为他承担风险的朋友。
C疫情带给我的收益不单单是股市的回报,还让我拥有了选择的自由,我本不擅长短跑,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难一次取得好的成绩,但疫情让我把短跑改为了长跑,让我有更多机会刷出成绩,可供选择的学校就更多了。
写了这么多幸福的条件,或者幸福与否根本不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只要凡事盼望,凡事感恩,活出真实的自己并全然接纳,不论环境如何,总能靠主常常喜乐。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让爱神的人得益处。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