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只为明心见道
这一阶段的修行可谓是辜负了恩师的一片热心,因为时常要行走在红尘中,常常忘记了自己还是修行人。恩师总说,我还会进步的,从那以后,我似乎在刻意寻求进步,可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看来我还是天生愚钝,于是放弃寻求那个进步的我,决定做原来平凡的自己,与人为善,修己达人。
几天忙碌的日子下来,没有来得及亲近《道德经》而倍感面目可憎,身心煎熬。当华灯初上时再次捧起《道德经》吟诵时,那一字一句都在震撼着我的心,那不都是老子对世人的警告吗?并且列举事例来告诉世人人:要学会处下,学会柔弱,这样的人生方能长久。简简单单几句话,词明达意,庄严肃穆,深入浅出,易懂易解。
曾几何时,还因为读不懂经典而对其有深刻的误解,或借助注解或借助翻译才能勉强读懂一部分,但终究没能理解圣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总是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于是在圣人的基础上也有了自己片面的看法。其实,现在才明白,那只是自己的一种浅薄。一本被称得上经典的书籍,定然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岁月轮回,依旧能流传下来,足以见证了经典的魅力之处。只是有的人由于自己的智慧不够,才会对经典产生误解。而当你真正懂了的那一瞬间,你会发现其实要懂得经典,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注解,你的心性功夫,你的人格与品德,你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对经典的注解。如果你真的达到了某种程度,经典的意思就赫赫然地摆在那里,这样的智慧我们拿来便用。面对经典,让我们不敢媚笑而不得不去恭敬,经典,就是这么奇妙。幸运地是,我今天竟然也开化了点,不用借助任何注解,仿佛直面圣人一般,确确实实得到了老子的警言。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的,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柔柔弱弱,你把婴儿摆成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子,但这恰好也是生的象征。草木呢,也一样,在有生命力的时候虽然柔柔弱弱,甚至哪个方向风大就朝向哪个方向,然而这就是生命旺盛的显照。而当人的身体变得僵硬的时候,草木变得干枯也就坚硬了,生命的指针恰好也就指向了死亡、衰落。所以说,坚强者(即身心僵硬、傲慢、刚强者)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容易感召横逆灾祸,对于柔弱者(即身心呈现柔软、能虚心学习与服务利他的人)其生命反而会活得很喜悦,活出生命的意义。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感召到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例子,那些身体看似柔弱常常生病的人,生命反而更加长久,倒是那些看起来身体健康平时没有任何小毛病的人,反而容易得一些不治之症。《论语·雍也第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这个故事大概说的是:冉伯牛病了,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道:“没有办法,真是命呀!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呀!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呀!”古往今来,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在感慨生命的无常。的确,面对生命的陨落时,我们只能说:“平时看着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呢?”无奈,我们能做的只有如此。
“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就更好理解了,兵太强了,对立面就想办法各个击破,把强兵消灭而后快,不管走到哪里,太强就会成为肉中钉、眼中刺,谁不愿意拔掉肉中刺眼中钉呢?木强则折,木头很强的时候就容易折断,能折断就说明木太强了,就容易拿来被利用,木头长得好的时候,随时有可能被变化为各种用具。再看看七八级的大风,吹断的往往只有树木,而处在柔弱处的小草却平安无事,所以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因为强,所以才会走向衰亡。动物也不例外,例如家禽牲畜,往往先走向生命尽头的是健壮的动物,倒是柔柔弱弱的反而成全了自己。
再来看看,水是极度柔弱之物。你把它放在什么容器中,它就会呈现出什么姿态,但是水却有水滴石穿的能力,水也有摧古拉朽之势,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老子就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即是示弱,不争自然也就处下,这才是圣人的高明之道,但是世人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人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进而争名逐利,殊不知最后葬送自己的恰恰是由于太过强大和那些争夺来的名利,贪官不都是这样吗?其实想想,贪了上百万的金钱和数套房子,既花不过来,又住不过来,到最后都成了给自己量刑的依据。倘若世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世上又要多了几个逍遥之人和几户幸福之家了。无奈,人们总是被名和利蒙蔽了双眼,以为争得来的暂时攥在手里的就是属于自己的,殊不知天道好还,不是自己的上天总会以另一种形式让你偿还。
在修行的路上,也许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放下、不争和利他。因为只有放下,才能行走得更加轻松;只有不争,生活才会呈现出更多美好;只有利他,人们因你的存在而幸福,同时也能获得更多喜悦。
世界很奇妙,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就会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世间。你真诚,你的世界便是真诚;你无为,你的世界就不会逼迫你有所为;同样,你爱慕虚荣,世界也会给你呈现出一片繁华的假象;你若虚伪,世间定会还给你一个虚伪。
真的就是这样,如果你问我:修行是为了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但修行至少让我可以知道我是谁,我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如果修行一定要一个答案的话,我想,那就是这四个字——明心见道。
2021年3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