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虎扑上有一则帖子标题为“我21岁了,打个耳洞父亲还要管”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该贴浏览量高达44万,获得了1560多条回复。
原帖已被LZ编辑掉了
楼主在帖子里倾诉自己想要打耳洞,他父亲语重心长劝他不要,引来广大虎扑的直男们就年轻人所谓的“叛逆”行为以及类似楼主这种与父母沟通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虎扑JRs的观点各不相同,与父母沟通的问题一直存在于年轻群体中,特别是大学生们,问题不仅表现为父母的约束,还包括在父母面前张不开口,很多大学生,在朋友面前谈笑风生、在同学面前头头是道、在老师面前对答如流,但在面对父母时却张不开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总是陷入沟通的僵局。
我们调查了337名在读大学生,向他们讨教了3个问题,哪些话题不太愿意和父母沟通?和父母的沟通矛盾是怎样发生的?和父母沟通出现障碍的原因是?
最难和父母沟通的10个敏感词
有一些话题,是真的存在代沟,要么是不好意思跟父母沟通,要么即便是跟父母沟通了他们也很难理解,久而久之,只好完全避开这些话题。
化妆
“妈妈不让我化妆,觉得化妆很伤皮肤,比如口红涂多了,以后不涂就会嘴巴发黑。”
“化妆对她们来说好像很社会一样,是坏女生!”
“21岁化妆,被父母骂。”
纹身
“我去做了纹身,我爸说要把我那块的皮割了。”
“我想去纹身,但是父母反对,后来在兄弟们的怂恿下,还是纹了 。结果穿衣服的时候给老爸看见了,他就质问我,非常生气,我们就吵了起来。”
“贴了个纹身贴,也不是很恐怖的那种,也把我骂惨了。”
通宵
“出去通宵是他们最不能被理解的,在他们看来通宵这种行为简直违反常理。”
“熬夜和通宵是不能说的,因为不论如何都会被阻止的。”
酒吧
“绝对不能说去酒吧,怎么解释都没用。”
“爸妈把酒吧认定为小混混去的场所。”
烫头
“高考结束想去烫头发,我妈不让,说显得老。但是我一心想烫。”
“家长不愿意让我去烫发染发。说我还小,烫什么头发,头发烫起来干什么之类的。奇了怪了,家长为了更好看去烫头,难道我就是为了更难看去烫头了??烫头还分年纪的???”
“想去烫头发,父母非常不认可,觉得就是流氓什么的才去整那些。”
女神
“男神女神之类的,家长根本不懂,也没法沟通。”
“连处对象、谈恋爱之类的话题都理解不了,要啰嗦一堆,更不要说追女神这种高难度话题了。”
“我是女生,对家长来说,最不能接受的话题可能就是前男友了,不知道怎么说,说了之后他们也总是乱想。”
挂科
“在我看来挂科没什么大问题,补考过就行,结果父母总觉得很严重,我是因为这个学期太忙了,所以没顾得上学业,但是父母不理解,总觉得我在玩。”
“学业上很多东西都没法沟通,比如我会担心挂科,会担心就业,但是从父母那边得不到什么帮助。”
“毕竟挂科错在自己,也不好意思跟他们说。”
动漫
“喜欢动漫是一种兴趣,但他们只会说多大了还看动画片。”
“我的兴趣爱好他们根本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我看动画片是很幼稚的。”
“喜欢cosplay,但父母觉得那是没用的东西,小孩子玩的。”
“买漫画书,父母就觉得这么大了,还看漫画,就特别奇怪,然后我偷偷的买了大概有2个书柜的漫画吧,各种藏。”
丁克
“丁克思想。我是不打算生孩子的,但是父母觉得不生孩子的女人不正常,常为此引发冲突。有时我也在想是不是我自己思想太超前了?还是说是父母思想落后了?久而久之就不愿意跟他们聊关于我对丁克以及生孩子的看法了。”
“大学快毕业了,父母就开始催着一毕业就让我结婚,可能是因为看到好几个同龄的没有上大学的伙伴都已经娶妻生子了吧,所以就想让我也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但是我觉得还早,并不想早早的就结婚,甚至不想要小孩。”
生活费
“大学第一年的生活费就发生了分歧。”
“生活费问题,我跟他们要生活费买衣服和生活用品。他们觉得我乱花钱。”
“有一次要生活费比较多,那一天同学过生日,大家都出钱了,我也想出钱,但跟父母说,他们不理解。”
“怎么用生活费,在他们看来都是乱花钱。比如我们买一点化妆品、衣服,有些破洞裤在我们看来是跟上时代潮流,在父母眼里是不知道春夏秋冬,是乱花钱。”
理解万岁,但现实是真的理解不了,你和父母曾因为什么问题沟通不畅甚至产生了矛盾呢?以下是本次调研中的大学生群体在生活中最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方面TOP 5。
兴趣爱好,爱好无罪,这不是叛逆,我们想做的真的没有那么不堪。
困扰程度:25%
“我想去学画画,可是父母认为并没有用。”
“我喜欢滑冰,他们却感觉那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
“父母有农村传统观念,我买了一个手办,他们觉得浪费钱。”
“蹦迪。我认为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结交时尚的朋友,只要有原则,这是新时代年轻人的交流方式。但他们总是断章取义,认为这是叛逆。一解释就说我顶嘴,翅膀硬了……我很无奈,于是保持沉默,他骂累了也走了。”
TOP 4
学业、毕业与选择,我知道你们有经验,可是我们也到了自己攒经验的时候,学习的时候你们让我多摸索、多总结,选择的时候也请让我多摸索、多总结,好么?
困扰程度:35%
“非要让我考研,但是我这个专业考研也没多大用,而且我也不喜欢学习,考研真的不适合。”
“对于自己所学专业,跟自己以后就业几乎无关,并本就不是第一志愿,不太想以这个为以后就业基础,大学只是平台,想以后自己打拼。”
“我说我暑假要去广州租个房子,在那里附近的一家公司实习。可是家里人坚决不给,觉得我还小不懂事,待人处事方面还不够成熟,让我好好在家读书。可是我想自己出去经历一下,就算跌倒了也是自己的选择,也为自己吸收一点经验。不出去闯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怎么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怎么成长?”
TOP 3
外出、晚归,谢谢你们这么担心,也正是因为有你们的担心,我们更加明白安全的重要性这个世界坏人很多,我们控制不了外界,但我们真想控制自己,就...再玩一小会可以吗?
困扰程度:40%
“晚上七点想和闺蜜去广场玩,他们不同意。可是我都21了。”
“有次玩的最好的兄弟过生日,在他家,他爸他妈都是认识我的,而且很熟,邀请我去,就去了,然后玩的也比较嗨!到了晚上,他父母让我们在家里好好玩,结果父母的电话就连着不断,催我回家,我爸妈和兄弟的爸妈也是认识的,他爸给我家长打电话让我可以在多玩一会儿,结果,家长还是不让。很是尴尬。”
“我和同学一起约着去厦门玩,一开始都说得很好,结果都要出发了爸妈却强烈反对。说什么不安全,难道我在同学面前出尔反尔就不难堪吗?难道我就不需要在乎同学感受吗?安全问题我自己肯定会顾及,又不是去很远的地方,都是成年人了。”
TOP 2
选专业、选学校,我知道那个专业很好,我也知道那个专业有前途,但那真的不是我喜欢的专业,强扭的瓜不甜。
困扰程度:45%
“父母认为的好专业,让我选了我并不擅长的化学。”
“我选专业吧,问他们意见,他们说不知道,自己决定,自己决定了,又不满意,百般阻拦和意见。”
“我不喜欢学物理,但是母亲认为我物理成绩比不过别人家孩子就是我不努力,逼我放弃我喜欢读的文学类书籍,跟我说学那些没有用,将来找不到工作。可是我真的很喜欢文学啊…于是后来自己选了文科,然后被大骂了一场。”
“最大的分歧……应该是我当初执意要到外省上学,他们更想我就留省内,回家也方便,还有专业选择,可能很多父母都这样想吧,老师、医生是铁饭碗,但最后自己还是一意孤行,选了背道而驰的专业,跑到了外地上学。”
TOP 1
恋爱,我本以为青春期对恋爱的美好向往到了大学可以释放。但没想到,这自由从来都不属于我。
困扰程度:55%
“是否应该交女朋友的问题,父母认为应该最早也就研究生,而我觉得大学就可以了,而且很多别人家的父母都提倡他们大学恋爱。”
“不允许跟男生有过多接触 ,只要还在读书就不能拍拖。”
“就是恋爱方面,不能谈恋爱,就算有男生追求,妈妈也说只能当好朋友。”
“爱情观方面,父母要门当户对,而我只要喜欢的。”
“一直念叨大学好好读书,先好好读书,大学毕业再谈恋爱。可是大学毕业那么沉重的时候,谁有心情谈恋爱啊?况且大学又不是高中,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怎么在他们眼里好像谈个恋爱就整个人都要废了一样?”
矛盾的背后:不只是代沟
参与本次调研的337名大学生,大一和大二的同学加起来超过70%,其中半数是00后。而调研同学的父母,近七成是70后
参与调研的同学年级分布
参与调研的同学父母出生的年代分布,70后和00后的代沟还是非常明显的,毕竟在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生活环境、教育水平、接触事物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因此时间观、消费观、恋爱观、价值观统统不一样。
可是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除了代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恋爱、两性始终是一个敏感而又尴尬的话题,谈性色变这一传统的状态,即便是在00后身上也依然在延续。
“恋爱和两性的话题不太好交流,感觉很尴尬。”
“性话题是传统文化就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或者是不随意谈及的事情,加上时代发展太快,父母可能接受不了我们的观念。”
“对同性恋的看待问题,我第一次认识同性恋这个群体是通过一个小短片知道的,我开始认真了解这个群体,尊重他们,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帮助他们,而我妈表示非常厌恶,觉得他们是对父母不负责任,觉得他们有病,不应该有这种群体。”
比起叛逆,有时候大学生可能是懂事过头了,因为他们只是不想让父母失望。
“兴趣爱好都会有分歧,但他们会尊重我的意愿。我也会多次慎重考虑。我很平凡,但我不想让我的父母们失望。”
甚至有些同学正因为参悟了父母的逻辑而产生了自然疏远的念头放弃了主动沟通。
“父母是对自己孩子好,可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不太关心孩子喜不喜欢,只关心对孩子好不好。”
10年前,豆瓣上有个10万人的讨论小组叫“父母皆祸害”,这并非是一则反叛宣言,名字源于英国作家霍恩比的小说,这个小组聚集了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寻求出路的年轻人是80后子女倾诉和反思,50后父母对他们造成的情感或肉体伤害,试图引起社会关注进而争取到话语权。
然而10年过去,这个小组早已被“雪藏”,年轻人和父母的对立,依然在千家万户中上演,但现在的大学生比10年前更早熟、更懂事,他们能早早理解父母的用心,只希望父母们也能早早理解他们。
-END-
网易游戏猹叔公众号(gameux163)整理编辑,新浪微博@网易游戏猹叔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或注明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