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 我大概在地铁里面看完的,用手机。
这个看这本书动力主要就是想了解一下我出生前到我学会了解世界这段时间发生了哪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先来谈谈这本书都说了一些什么:
来看看袁剑自己说的:
这又是一本不太可能出版的书,之于我,这种经历已经是第二次了。奇怪的是,我似乎并没有特别的不快。一是因为我可能早已经习惯了中国对思想著作特别苛刻的出版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我对这本书本身的价值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如果有可能重写此书的话,我肯定会做出重大的修改甚至推倒重来。但我也知道,即便如此,在最后一刻等待我的,仍然将是彻底的绝望。当然,这不是对自己的绝望,而是对人类思想及人类认识能力的一种终极的绝望。如果喜新厌旧是人类天性的话,今是昨非就是所有思想的本性。
《奇迹的黄昏》的绝大部分写就于 2004 年。就其主题而言,是我前一本同样未能出版的《中国的变局》修订本。《中国的变局》完成于 1995 年,那时我还是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中国改革本身的面貌和结局也远远没有清晰的呈现出来。十年之后,当我重新落笔的时候,中国的情况几乎天翻地覆,而我自己也已经进入越来越迷惑的不惑之年。所以,说是对《中国的变局》的修订,但实际上却几乎是完全的改写。
多年以来,中国问题一直是我的思想职志。中国问题的巨大复杂性一方面给我带来了空前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却使它具有无与伦比的知识吸引力,成为一个思想黑洞,让我们不断地飞蛾扑火。对我个人的精神生活而言,这本书的大部分意义可能就在于:在不断的折磨与扑火之间所获得的那种生命的张力。当然,对中国人在中国改革中的命运所寄予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可能是本书的另外一个精神源流。中国改革是一场滔天的洪流,所有中国人的命运都为之巨变。无论是幸运儿还是失意者,也不管是登峰造极的英雄还是命运凄惨的弃儿,都是这场巨大历史活剧的一部分。他们的命运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同情、去感同身受。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是献给他们的。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无法站在那些现实主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这场改革。所以其中的批判性在所难免。在群星闪烁的夜晚,我时常仰望星空无限感慨:自诩为无所不能的人类为什么就发明不出一种人人都幸福、人人都快乐的文明?这种肯定会被智者讥讽为幼稚的慨叹,在我这里却始终挥之不去,如影随形。或许,这个问题只有上帝才能回答。但这同时透露出一个相当残酷的事实:人类离真正的智慧还有何等遥远的距离。或者,这根本就是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如果读者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我特别希望他们不要忽略了本书的这样一种精神气质。
就在我写作这篇序言的时候,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的林行止先生宣布改宗:从一个自由主义者变为一个社会主义者。我相信,中国绝大多数弱智的自由主义者都会为此惊奇得张大嘴巴、跌碎眼镜。作为一个早期的自由主义者,我非常能够理解林先生心中的那份煎熬和彷徨。只不过,我不会像它那样随便抓住一根稻草,就开始自我的精神救赎。
恩 ,下面是我写的一些
写的顺序总体上应该是按照时间推移吧 ,以及他认为的权重排的
开篇就是介绍邓的改革吧,包括背景以及成果。以及他个人的认识归纳下来有两点
一章
官僚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始终是中国改革(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这一点不仅决定了中国改革的路径,也决定了中国改革的分配及其后果。如果官僚利益的最大化偏好不是中性的,那么政府的中性就是不可能的,不太容易察觉的是,官僚利益集团的最大化往往被包裹在政府利益最大化的中性形象之中。
二章
中国自此成为二元社会,10亿以上农民被束缚起来,只能从事这个社会最繁重的劳动,受歧视的待遇,拿着和他们的努力和劳动不成比例的酬劳。(剥削一部分人 ,富裕一部分人吧)。
接下来二章主要介绍朱执政时候贫富差距拉大,权贵阶级形成,阶级固化吧。反正就是改革惠及了群规阶层,普通人获得的回报和自己的努力程度悬殊。
三章
主要就是 介绍 这个社会底层阶级的生活现状。主要有两个阶层,农民和工人,大致描述一下中国的底层社会所涉及的人口规模。中国城市工人的总规模大约在 2.5 亿左右(加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除了少数境遇较好之外,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强烈的相对剥夺感之中,其绝对的生活保障也相当脆弱。如果加上中国的农民,这个下层阶级的人数应该在 9 亿之上,这占到了中国总人口的 70%左右。
市场扩展的困难越来越大,权力经济就会越来越倾向于向外部转嫁成本的方式来运作。向国家、向国家未来,向其他的阶层。中国的超级出口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权力经济故意导致的一个后果,他们可以人为的压低工资,(没有工会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设计的后果),从而将大量的成本转嫁给中国的下层阶级。以维持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如果没有刻意的政治制度设计,中国的出口模式根本就难以为继。中国的经济的城市经济与国际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而与中国庞大的下层阶级完全无关了。
四章
主要是讲他对于中国中产阶级的认识吧。归纳起来就是 中国没有中产阶级 ,还有就是讲了 这一阶段形成了知识精英这一群体。
五章
就是讲了政府低价买地,高价卖地。赤裸裸地剥削。
六章
主要是说了贪腐造成的坏账以及信用危机,解决这个的办法就是在信用没破产之前 大量破产小企业,然后是国企上市去找外部资金和转机。
七章
就是讲了几个没法解决的问题,政府的高投资行为,依托官僚体系的政府,权利支配的市场,畸形的房地产
八章
主要讲的是优势逐渐消退(巨大人口红利 廉价劳动力 带动的繁荣),
后面的就没法写了 ,主要是讲了一些维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