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主要是建立孩子的品格,道德,习惯,做人等方面的一些准则。包括心理,个性发展等。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对孩子起到不同的作用。小学以前,家庭教育特别重要。大学以后,社会的影响在增加。
学生今后发展差一点或是好一点,对拥有几千学生的学校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一旦孩子教育失败,家长再腰缠万贯也没用。
在学校里学习上出问题的孩子,如果智力水平没问题,近一半是因为家庭离异。父母的关心,教育,爱护,亲情,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替代的。
孩子需要哪些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素养呢?1必须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2必须具备生活管理的能力。3必须具备自主学的能力。
不要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否调动,学习方法有没问题。现在不给孩子决定权,他们在人生目标,时间管理,专业选择等方面又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呢?孩子需要在家长的激励中不断成长。家长是孩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榜样。
90%以上是正常智商的人。
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每个孩子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智能上很强,在某个或几个智能上较弱。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幸福,就是家长给孩子一种温和的、宽容的教育,让孩子能够做一个常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享受很常态的生活,不会因为所谓的不成功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很平凡而难过,因为生活就是这么自然而美好,让人回到恬淡平和的状态。
母亲要做一个知性而平和的母亲,父亲要做一个理性而严格的父亲。
给孩子的要求要十分清楚;要有一个玩耍和学习的时间约定;多听听孩子在校的故事,多鼓励孩子;陪伴学习,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度。升入初中后进入一个新环境,产生一些心理落差。青春期孩子情绪非常敏感,更加容易产生失落感。培养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家庭教育过程中,家主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独特的地方,也要了解自己和别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种自我认知度对将来的身心发展都会奠定比较好的基础,也有助于孩子形成学习目标,知道自身在哪些方面不够应该完善,有哪些优势可以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社会中加以发挥。
提高孩子对挫折的耐受力。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会孩子对大小挫折提高耐受度。1不能对孩子一味迁就。2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端正态度。让孩子正确认识努力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提升孩子的社会融入度。让孩子正确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如何正确与别人交往。误区是对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理解片面,没有界限感。还有就是异性之间的交往。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客观分析。平等讨论,和孩子各自发表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在沟通中慢慢引导。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不要输在起跑线。这是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提出,但是被误读太深。她的本意是父母要把孩子的发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不要输在起跑线,是要由父母用爱与陪伴来完成的。
做人问题。家庭教育要补学校教育之不足,侧重解决孩子在做人方面的问题。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发现,引导孩子的长处。
孩子从小培养五种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条理性,锻炼胆量。
很多问题上,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因为父母的支持和爱是其他关系难以代替的。如果父母不能随着孩子一起成长,最后只能是由孩子和亲子关系来承担这个代价——这是任何家庭度不愿意发生的。
集体观念。让孩子懂得班级是个集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要针对孩子在家里养成的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时间观念。培养孩子爱惜时间,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主要针对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劳动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坐得住,记得牢,写得出,说得好,能动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健康习惯-生活习惯。
对于小一新生家长:1加强家校互动,学校家长双方配合。2不要对孩子提过高,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具体,目标要小,让孩子一步步去做。3不要为孩子争小干部。淡化争做小干部,强化为班级做好事,乐于帮助小朋友。4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要硬性规定,要引导。5不要让孩子过度参加社会办学的学习项目。不宜给孩子报太多。不要只是听办学机构老师的评价,要有自己的判断。有的办学机构总是对家长说孩子好,其实只是为了让孩子继续掏钱学习。6家长以身作则,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7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8不要带孩子过度参加成人的应酬活动。9让孩子有自己自由活动的余地。
要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必须做到一件事,坚持严格执行规则,说到做到。
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重视错题,重视计时,重视预习。
感受学习的乐趣大于读书多少;父母的榜样作用大于语言作用;广泛涉猎大于单纯的学科学习;支持和帮助老师大于埋怨和指责老师。
教育顶层设计的问题,我们的人口基数和现有的高校资源之间存在巨大落差。
超前学习的意义不大。
有些作家喜欢早上起来写作,有些喜欢夜深人静才开始。
从获取信息的途径看,我们的课堂学习,自己看书,听报告,参加课堂讨论都是非常正是的学习。但在人的成长中,还会有很多无主题的,无目的的,漫不经心的聊天,交流,这个过程也是信息获取的过程,这样的获取也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非正式学习。
一二年级的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性和身心健康。10岁左右影响孩子情绪的最重要因素是人际交往,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关系,而非学业成绩。到六七八年纪,孩子青春期。这个阶段孩子面临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个大课题。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如何看待我?我是我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吗?
所谓成功的教育,就是孩子的自我觉醒。当孩子自己要成长了,自己有目标了,自己要好好读书了,才是教育的成功。
培养孩子初中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并做好笔记;课后作业认真完成,做好基本的预习和复习;培养和老师,同学的交流能力和习惯。
小学基本是考教一体,考试的内容就是上课教的内容,考试也更侧重达标要求而非选拔功能。初中开始考核拓展运用,学科出现考教分离。高中的考试选拔性更强。有些家长没有看到考试机制背后的这些原理。
初中阶段的学习中需要培养观察,验证,调查,合作,查找资料等方法,这些都需要孩子在课余时间慢慢完成,但很多孩子疲于奔波读书,就没有时间培养这些能力了。
六七年级的孩子需要时间进行探索探究,需要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需要时间动手动脑,需要时间运动。
一个真正功能良好的家庭应该是这样的:不管你在外面经过多少次风吹雨打,回到家里就感觉到安宁平和,可以积蓄再次飞翔的勇气和力量。要形成这样的氛围,就需要我们家长的智慧和努力。
哪些是为孩子的将来打基础的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鼓励孩子积极运动;培养学习之外的个人素养;家长应做顺势而为的教育。
给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基础的第一件事是阅读。第二件事是运动。十几岁孩子是坐不住的,一定要运动,这个年龄段的荷尔蒙要通过运动散发掉。从来没人教的东西往往更重要,比如表达能力,表达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青春期时,家长和孩子保持必要的距离,该给孩子空间。高中阶段送寄宿。
家长更新对学习的理解。
如何了解孩子:1花有质量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2不妨共同建立一些家庭计划。旅行这个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一直看手机,或者拽着孩子东奔西走赶景点,而是要跟他一起规划行程攻略,做预算,一起拍美照,让他充分参与进来。这个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共同话题。3寻求亲子之间的平衡点。4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沟通契机。
作业完成得快,省出来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必须建立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上。孩子为了保证作业质量,他的课堂听课效率就会提高,做作业时也会十分专注,因为错题少就可以花时间在订正环节上。
家长的自我修行很重要。1家长要身先示范。2学会情绪管理。3和孩子平等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