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共读第三十天

《论语》共读第三十天

作者: 清风明月无须等 | 来源:发表于2023-08-03 13:05 被阅读0次

    转眼间共读一个月了,我也写了一个月了,尽管写得质量不高,但我在坚持,为自己点赞。

    乡党这章,今天是第三天共读,但仍有些地方不太理解,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是朦胧有感觉。于是趁着早起的时间,看看钱穆老师的注释。

    感觉最生疏的是,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言行,什么恂恂如也,訚訚如也等。

    先看孔子的言:在老乡面前、在宗庙、在工作单位。老乡面前,恂恂如也,似不能言。也就是他不摆谱、不吹牛,很低调随和。在宗庙,那是个严肃场所,什么都得清楚,不能含糊,谨慎。所以才有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在工作场所,对待下级侃侃而谈,让大家感觉亲切,如沐春风;对待比自己职位高的人,有争辩,也是中正严肃;对待国君不太紧张,不太松弛,恭敬,敬畏。

    再看孔子的行为:接待外宾时,面容庄重矜持,行走也不如平常,如脚下有戒惧般。对同立的其他摈作揖左边右边,挥动两手,衣服前后摆动,整齐不乱。进入中庭,小心翼翼行走。宾客走了,要复明,说,宾不再回头了。从这段的描述可以感受到孔子内心的恭敬、平静和自如。礼融于心,心牵着国家,才能如此。

    孔子在朝之容,描绘的特别细致,从入门就开始鞠躬,并且如不容。经过君王位置时,容貌庄矜,步伐拘谨,好像不能说话一般。升堂时,敛神屏气,似不能呼吸;待退下来,就面色舒展,有和悦之容。走尽堂阶,到了平地,疾步向前,像鸟展翅,端好而开展。看着这一段让我想起“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这就是我们和孔子的区别吧。因为我们对君王缺乏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与其说是对君王,不如说是对上天,对自己内在的道。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对别人好,不是他人的需要,而是我自己的需要。在这里也适用。

    执圭上奏也如上朝一般,庄重谨慎,充满敬畏。

    今天敏学姐分享的一句话启发了我。她说这一章是讲礼,是讲在各个场合的言行举止,吃饭穿衣,驾车睡觉的礼节。我们这几天分享都说具体的细节,没有上升到礼,或者我没有捕捉住,今天听了她这一个字。让我想到:为什么要这些礼呀?怎样才能像孔子这样做的自如呢?这些外在的礼其实是匡正、教化人心,由礼上升到仁,当大家都有了仁心后,社会该是多么和谐美好啊。礼崩乐坏背后是人心坏了,这样的后果可能人类退化。所以孔子努力恢复周礼,匡正人们行为,让国家社会安定和谐。礼,是人类独有的,通过它把人与动物区别出来。礼,就是理。万事万物都有理,尊礼,就是按规矩办事,才能长治久安。孔子之所以那样自如,他是君子、圣人,有了仁心,所以礼就是生命的自然表达。

    有学姐分享在生活中具体礼节不动,我觉着在现在社会,重要的不是恢复那些礼节,而是要恢复仁心,让良知清澈,常怀一颗仁爱、利他之心足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共读第三十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em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