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去世前,将皇位传于年仅8岁的刘弗陵,并吸取吕后专权的教训,赐死其生母钩弋夫人,令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位大臣辅政。
刘弗陵即位后,遵照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录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 左将军上官桀为其副手。
一年后,车骑将军金日磾去世,朝政大权实际上霍光一人掌握。上官桀、桑弘羊两位辅政大臣,因争权夺利,与霍光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后来与同样怨恨霍光的长公主,还有没有被立为继承人的燕王相勾结,图谋政变未果,被诛九族,长公主与燕王也相继自杀。
这样一来,霍光成了最大的获益者,又有汉昭帝刘弗陵的全面信任,霍光便权倾朝野,霍氏一族也多担任朝中要职,势力庞大。
在霍光辅政的十三年间,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又与匈奴恢复和亲,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基本改变了海内虚耗、民生凋敝的局面。
然而,公元前74年,二十一岁的昭帝刘弗陵因病驾崩,仅在位十三年。
因为昭帝没有儿子,手握朝政大权的太司马霍光促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霍光更加位高权重,不仅进一步稳固霍家在朝廷的地位,还排除异己。
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使小女儿霍成君进入后宫,买通女医官淳于衍,毒死了皇后许平君。霍光知道此事后,也帮忙遮掩。进入皇宫的第二年,霍成君就被册封为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故。宣帝采纳了御史大夫魏相的建议,削弱霍氏的权力。同年,宣帝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的儿子刘奭为太子。霍显得知后,气得吐血,吃不下饭,于是教女儿霍成君毒死太子刘奭。然而,霍成君几次召刘奭并赐以食物想毒杀均未果。
公元前66年,霍显毒杀许平君的事情泄露,霍显便与儿子、女婿等霍氏一众人等密谋造反,企图假借皇太后的旨意,先杀魏相,后废掉宣帝。结果事情败露,宣帝先发制人,采取果断措施,将霍氏家族满门抄斩,将皇后霍成君废黜,彻底清除了隐患。
从那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在魏相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百姓负担的有效措施。他大展宏图,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任用贤才,国家很快就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宣帝在位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后世史家称之为“宣帝中兴”。
励精图治,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东汉班固所著《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厉精为治”后来演化为成语“励精图治”。
还有一个成语,也与这个故事有关——如芒在背、芒刺在背。《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意思是宣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去高庙祭祖,大将军霍光作为骖乘陪同,宣帝特别忌惮霍光,就像有芒刺在背。
霍光作为首辅大臣,昭帝在位期间,小心谨慎,勤勤恳恳,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政治得到稳定,经济得到恢复,为后来的“宣帝中兴”奠定了基础。但在后期,为巩固霍家的权势,排除异己。为进一步巩固势力,扶持流落民间的刘询为帝,让皇帝“如芒在背”已经是大忌,后又默许家人做出大逆不道之事,为后来全族被诛杀埋下了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