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你们相识多年,彼此看着长大,分开多久也无隔阂,嬉笑怒骂,说着不经思考编排的心里话;一些城市因他们在而被蒙上温暖的色彩,长途一打就是半小时只为说些鸡零狗碎;你们相约出去玩从不计划,临时起意却也走到哪儿玩到哪儿只为潇洒,你们去唱K不用拘束着怕被说是麦霸,也不用因为怕破音只点些保守容易的拿手曲子,你们会一样的歌,会轻易被某句歌词触及有关彼此的回忆,然后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你们提前约好未来,谁给谁当伴娘,谁为谁抬棺材,笃定了勾勾小指头就是一辈子。
我不想说什么故作深沉的“没有永远”的丧气话,我不相信永远,可是一辈子,真的不远。
你的身边是否还有这样一群人?你们或许有缘,被圈在同一个集体里度过几年的岁月,做过无数同样的卷子听过无数同样的下课铃,或许还同时处在许多人的朋友圈里。你们也可能无数次用手握过相同的门把手,在商场试穿过同一件衣服,排队的时候正好站在一前一后。
但是或许由于座位一直比较远,或者性情不够相投,总之你们从相遇到分开,从来都不熟。这些人留给你的,是毕业照上一个样子熟悉却不含回忆的影子,是一个存过又删去的电话号码,是QQ人人上共同好友一大堆却始终没有被你处理的好友推荐。
你们再不见面,对彼此的印象除了唯一的一张大合影,就是来自于那些共同好友口中“我那天看见了某某某”之类的“二手”描述。
可你并不遗憾,毕竟你们不熟。
可是我要说的,是另一群人。
你们可能坐过同桌前后桌,或者担任过同一科老师的课代表,你们曾有过不少话题,交集也算多。我一直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在鸡蛋里行走,你们认识,就是敲碎了彼此的壳,然后用足够多的相处穿过蛋清,只要冲破了卵黄膜就是稳定牢靠的知心朋友。而你与这些人还游走在彼此的蛋清里,聚久即熟,分久则生,不见面的时候只靠朋友圈里点个赞维持联系,互留同学录里只有“群发”一般的祝福语和几句不咸不淡的回忆,连对对方的印象都不曾写只怕因不够了解而说错,反而冲淡了关系。
或者毫不客气地说,在网络上,你就是为了这群人而活。
你可以在知心密友面前不顾及形象,朋友圈里再怎么发装深沉的段子抑或是美图修过的自拍,都只会换来“我还不知道你几斤几两”的揶揄。而你晒旅行晒美食,无非就是想让这群半生不熟的人看到,告诉他们自己现在过得很好。就像郑执在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我们都在跟他人毫不相关的时空里卖力地表演,接受着各自诚惶诚恐的掌声。”
因为他们关注你的生活,但是并不关心。
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他们,会有些想念,却又觉得想念的成分太浅,不值得约出来聚一聚;不见又觉得可惜,担心会逐渐失掉这种模糊虚浮的鸡肋友谊。
而同学聚会,往往就是为了让我们见一见这样的人,用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给我们再会这些“半熟朋友”提供契机。
每一场同学聚会对我来说都是一场艰难的等价交换。我总觉得见上一面就够了,但社交礼仪与社交友谊告诉我不能只见一见就走。我为了获得填充了思念的那份满足与幸福,赔上一整晚僵硬的笑脸和讲话到发麻的嘴皮子。提前几天就要想想穿什么衣服该怎样谈吐,只为让自己在朋友圈里秀过的优越不穿帮,得到一句“不穿校服果然可以让人变女神”的或真或假的夸奖。
于是我们一群许久未见的人坐到一起,穿越一年半载的岁月碰个杯,彼此之间横亘着时间和空间,反而多了许多可供填充尴尬的话题,绞尽脑汁回忆起来的温暖过往和搜肠刮肚想出来的生活趣事都被揪出来烘托气氛,甚至连北京地铁涨价、宁财神吸毒被抓都能被拿上饭桌当谈资。每一个人都神采奕奕话唠无比,看今朝忆前尘,推杯换盏,好像关系亲密无间回到当年。
然而我们都心知肚明,感情终将越来越淡,当年没能突破的卵黄膜注定了有朝一日的彻底分离。这类友谊源于热闹也归于热闹,曲终人散后的我们还是半生不熟的朋友,一场场聚会只是给倒计时消逝的感情划定方向,改变不了轨迹。于是我们把热闹当做珍惜的方式,我讲了笑话你负责笑,你穿了新裙子我负责啧啧称奇,我们互相配合上演一出出好戏,只为续写不知还能存留多久的好回忆,用善意的初衷折磨别人,也委屈自己。
冷气开放的大包间,精致油腻的菜肴,谈笑风生的每个人。
热闹是大家的,始作俑者是背对人群后就垮下嘴角安安静静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