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输入学习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
最近工作生活的高节奏剥夺了日常常规的阅读时间,导致每天到了输出感悟的时候,真的是无感而发,倍感焦虑。
今天来到南京宇通实验学校,轮转到集团的第8所学校,已经开始思维限制和定式思考,很多时候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都有吧,先说客观原因,集团宏观设计项目和标准,也就是说,90%以上的工作全集团各学校基本上是一样的,但真正落实的时候,只能是核心落实有程度上的差别,倘若真的可以清晰地界定一个学校的亮点问题的界限和标准,那很好界定和描绘,但如果想让最会呈现出的方式大差不差,你最后出来的东西很难花样百出,因为大部分学校做的程度都差不多,真正好和真正差的反而好表述,而真正差又要用语言去凸显那些本不是亮点的亮点,何其难,要掌握好度,又要看出是肯定,实属太难。
接下来说一下主观方面的原因,很难呈现出差别和多样化的表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来没有真正把握现状,进而用语言表达很难恰巧到位;二来即使是认识到现状实情,受限于自身日常的表达习惯和表述风格的限制,再加上自己本身是打小就恐惧写作的人而言,换法子写东西,文才并茂是一种追求,而自身更看重的观点论据的表达,把事情讲清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字句斟酌,耗心耗力,建设性并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这只是自身面对否定后的客观分析,面对问题,还是要解决问题,因为你做的好与不好,不取决于你的认知,而在于你的利他价值。态度端正,挖掘改变点的变化,迁移到后期的工作设计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