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人的本能,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就观察触摸外面的世界,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是他们的本能。但为啥不愿意学习了?
一、从外部环境来看
现在的教育方法不得当,灌输式教学,不讲究启发式教育。这不仅扼杀了孩子学习的本能,还让孩子讨厌学习、仇恨学习。每当中高考结束后,学生撕书满天飞,从这我们就能看出来,学生那被压抑的心有多么得无奈和愤怒。因此这是我们所有父母家长还有教育工作者需要检讨的。
二、从学习的个体本身来看
邓宁-克鲁格效应告诉我们:
求知这条路是非常艰难的。
一知半解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已经很懂了。我们必须先经历一次“自信心的低谷”,才有可能走上真正的求学之路。
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
做一名终身学习者,对学习饱有那份热忱,外部环境不是我们着手的切入点,而是从个体入手,在孩子学习低谷时,给予引导,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点:让孩子找回自信
帮助孩子找到自信的三点。
首先,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不管家长工作再忙,都一定要抽空陪孩子,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重要的。把和孩子在一起当成是安排好的计划内的一部分,一起散步,一起郊游,这些都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方法。
其次,允许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许多家长害怕孩子受伤,就过多地为孩子包办,剥夺了孩子自己做自己事情的权利。要知道,孩子也需要挑战,他们也需要成长,即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坎坷,家长不用过多包办,引导孩子去尝试,鼓励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些自信
最后,重视孩子的物品:有些家长会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或者书籍等,有时可能认为它们的价值已经不再适合孩子的年龄,于是家长们会定时清理一些物品,也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也许这些东西是孩子最珍惜的,所以家长不要擅自做主,做事之前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已经足够地被尊重,对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也是有帮助的!
第二点、 尊重成长规律,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机会,孩子天生就对学习感兴趣,但是他们在幼年的学习方式与我们成年人的想法不同。
孩子最喜欢自己创造,不管是自己动手吃饭、拆卸玩具,甚至是搞破坏,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都很愿意表现出来。可是,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更可怕的是使孩子从不让动发展到懒得动,这个惰性当然会影响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
玩和学习从来不是对立的,只要家长引导的好,孩子就可以玩好,也可以学好。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到学习上来。比如,孩子喜欢玩小汽车,喜欢拆装,那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如何准确地装好,其中又涉及到了数学和物理知识,从而一步步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数学和物理上来
第三点, 让孩子在进步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
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考试考了多少分?班上排名少?),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换言之,也就是在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
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
比如,当孩子拿了一个63分的数学成绩单回来,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成绩上的家长,就会暴跳如雷地说:“你怎么考的还是这么烂?你丢我们家的脸!”
而把焦点放在学习成就感上的父母,就会这么说:“这次你考了63分,比上次56分有进步,及格了,上了一个台阶,值得表扬。爸妈和你一起坐下来,看看你错的三分之一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这么一来,孩子就更可能会持续热爱学习,继续努力了。
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忱,孩子才能乐在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