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宇读书会#
人们常说的“三岁看老”。也就是说童年早期经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对这种说法一直不大理解。今天看了《魔法岁月》,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书中说尽管童年早期经历为人格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童年早期并没有办法能预测这些经历会如何影响人格的发展。
有些孩子孩子4岁特别顽皮,攻击性很强。这是不是说他这种特质会永久存在于他的人格结构之中,还是会在两年后发生逆转,朝着温顺的方向发展?没有哪种数学计算能给出答案,电脑也无法整合一个孩子过去几年简短的发展史和未来发展的无穷变量,从而得出一个可靠的预测。
有一个家庭,父母生了八个孩子,父亲平时酗酒,经常喝的烂醉,母亲智力低下,前七个孩子也智力低下,存在懒惰、偷窃等不良习惯,但第八个孩子却表现出跟他兄弟姐妹不同的性格特征?他长到十岁,在学校里上学跟其它的孩子一样,没有显示出任何类似父亲懒惰,冲动,情绪不稳定的性格。而且他还会像母亲一样照顾烂醉的父亲。可怜的智障母亲抚养了7个让社会蒙羞的孩子,也抚养了一个在10岁时就拥有了某些令人钦佩的品质的孩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应该得到了他母亲更精心的教养。因为是最后一个孩子,母亲的照顾相比之前对哥哥们的照顾会更周到一些。
也有可能,孩子在家庭外的环境跟哥哥的环境不一样。《教养的迷思》说孩子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甚微,因为孩子社会化后,更多地是跟同龄人学,而不是跟父母学,同龄人的影响更为重要。
虽然一个孩子的命运如何,不能从三岁以前的经历来看。孩子的命运也不是在哺乳期决定的,不是儿童坐便器上决定的,更不是由弟弟妹妹的出生、扁桃体手术或鹦鹉的死亡决定的。但我们仍应该给孩子精心的教育,因为精心的养育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英国的汉普斯特托儿所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这家托儿所是为了照料失去父母,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不能在家中抚养的孩子而设立的。那么里面的孩子与正常家庭的孩子发展一样好吗?不是的,这些孩子在语言发展方面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迟缓。而且这些孩子在与人情感连接也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
这说明要培育人格健全发展的孩子,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和缺失的。正如作者说“世界上所有的育儿智慧,其本身都无法代替人类亲密的情感联结——也就是家庭关系,它是人类发展的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