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每逢圣诞节、狂欢夜,中华大地一片欢歌笑语,饭馆酒楼里推杯换盏的食客络绎不绝,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学校里学生们,也都在追捧过洋节的潮流里,买苹果在平安夜送平安,买橙子送心想事成……
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过洋节,开始隆重地看待传统节日,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也越来越来“隆重”起来。
其实,在我看来怎么庆祝或者纪念传统节日只是形式上的表现,真正深入骨髓的了解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有意识的主动去学习。
读《微观国学》初探老子,我有一点点感悟。
01 反智,作何解?
道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其代表人物老子集古人圣贤之大智慧,总结出道家思想精华。
在《微观国学》这本书开篇,作者带领我们了解了老子的“反智人生”,并不是我们在字面上的片面理解“反对智慧”,而是他反对以知识为工具行诈伪之事的“巧智”,即我们常说的耍小聪明。
所以“反智”中的“智”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智慧”。而至于智慧,老子用“明”来表示,是体“道”知“常”的最高智慧。
为什么老子会这么讲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出自于《道德经》第19章,现在看来老子之所以这样讲,是在他当时所处的背景下的一种理念,我们后人不可断章取义,要结合春秋时期社会变换不安的状况来思考。
老子看到一些伪“圣人”卖弄“小聪明”,标榜自己“智慧绝顶”,扰乱社会和平,所以才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主张。
他认为,智慧用于造福百姓自然是好的,可是利用“智慧”生成“巧诈之心”去做有损众生的事,那这样的“才智”不如不要。
02 无为,并非无所不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一看到“无为”,有些人会错以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其实不然,老子的“无为”是主张人的活动要顺应道法自然,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恣意妄为。
由此我想到现如今的亲子教育问题,很多父母不是“无为”而是太“有为”了!其程度过火到干涉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并冠以“我爱你,才这样管你”的名义。
比如今年贺岁片《囧妈》中黄梅莹老师扮演的妈妈,对徐峥扮演的儿子的各种干涉可谓是“无所不为”,不管儿子想不想,几点喝水、几点排尿,几点睡觉、几点吃水果……都步步不落给儿子安排好。
以至于四十几岁的儿子冲着妈妈大嚷:“我要逃离你!我就是要逃离你……”
这位妈妈就是违背了一个人的成长规律,没有顺应道之自然,所以才导致儿子对她的极度反感。
虽然这是电影,但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疫情期间上网课,不断有孩子受不了父母“管制”而跳楼的事件曝光,正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因此我认为,任谁、任何时期,学习老子的“无为而治”都是最有必要的精进成长之法。
03 《道德经》中的健康理念
老子说,“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像饱食、浪费食物,还有生出的赘肉,作者解释说,这样的人连鬼神看了都会讨厌,故有道者不会处于此种境地。
看到这,我不禁想到疫情期间,网络上流行的话:“人家胖十斤,我才胖五斤,好像咱家条件不行似的……”虽说是玩笑,但也反应了事实,确实一部分人胖了起来,包括我也是。
原来我把长出来的肉就归结为自律性不够强,现在看不仅仅是自律的问题,这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为,和他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学派是否有深入的学习。
试想,如果我早早如今天这样深入思考,在思想上有这样的认知,我的体重肯定又是一番光景。
因为自律似乎更强调多一分机械性的自我控制,而用道家思想来丰盈自己,则上升了高度,是由内而外的“懂得”。
所以今天的餐食,我竟然不自觉的控制住了。真是无比奇妙的事情,作者也在书中说,“早知道《道德经》可以养生的“传奇”,他每亲近一次《道德经》就会有意无意地尝试调整呼吸,果然发现其中有收获。”想来在这点上,我跟作者不谋而合了。
尼采曾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学习探索老子与《道德经》的路才有点方向,今后的路要更好的走下去。
因为我特别想体会一下林语堂先生评价《道德经》时说的那种感受,他说:“看过《道徳经》的人,第一个反应,便是大笑;接着就开始自嘲似的笑;最后才大悟到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教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