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砚
那天友人让我荐书,提及国学,我们聊了起来。
众多国学书籍,尤以《老子》最为衷爱,《老子》又名《道德经》,是老子的思想精华,早在国人重拾这本书籍之前,它就已经踏出了国门,在世界许多地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当很多人走进这座古老的智慧宝库,无不赞美、感叹、寻觅和留恋。家庭系统排列之父——德国的海灵格博士正是参透了《老子》的思想精髓而创立了著名的“家庭系统排列法”。
而对于老子的思想及其哲学,除了《老子》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智慧,孔子问礼时老子赠予的"忠告”也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孔子曾在京城洛阳向老子问道,老子与孔子临别时赠予了几句话,翻成直白的文字就是:
第一、你所钻研的多半是古人的东西,可是古人已经死了,连骨头也烂了,不过剩下那么几句话,你不能把那些话看得太死。
第二、有道德学问的人,生得是时候呢固然应该出门坐坐车,阔绰一下,如果生得不是时候,只要过得去,也就算了。
第三、我听说有句老话,会做买卖的都不把东西摆在外面 ,有极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朴实的。你应该去掉骄傲,去掉很多的贪恋,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这对你都是有好处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这样在家庭也不合适,在朝廷也不合适,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了。
想必当时的孔子肯定是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阳,他回到了鲁国对他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可是会飞的还常被人射下来。鱼,我知道它会游水,可是会游水的还常被人钓起来。兽,我知道它会走,可是会走的还常落了网。
只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控制它,它爱云里来就云里来,它爱风里去就风里去,它爱上天就上天,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我没法捉摸老子这个人,老子就像龙一样吧。”这就是孔子眼中的老子:龙一样的人!
事实上老子说的每一句话,现在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而言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大有裨益。
他说的第一点,不要学死,想起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包括我们的国学经典也是,我们不能说古人的东西都要全盘地吸收,也不能说古人的东西就全盘地否定,而是要认真地学习、辨证地看待、灵活地运用。
我们很多人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往往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白就是黑,但事实的情况是黑与白之间往往会有狭长的灰色地带,而我们更多的是常在灰色地带游离,这就好比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绝对的坏人,所有人几乎都是介于两者之间,最多也只是向两边无限的接近。
不要学死一句,我的理解是除了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应该是建立和培养自己的辩证思考能力。
中国国学书籍能够延绵几千年至今,几经曲折却顽强的留存下来必有其学习的价值,因为它们都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至于如何地学习和运用却是在于我们自己。
老子说的第二点使我想起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类的本性都是一样的,追求财富就是共同的人性,是不需要学习的。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即便历史文明发展到今天,人类追求物质的本性仍然没有变化,老子之教诲遵循人之本性,当你拥有着财富,即便你有道德学问也不必故作清高,该享受就享受,当你没有,不妨坦然一点,求而不得是痛苦之源。
老子说如果生的不是时候,是的,古今多少人生来不逢时,古今多少人是时势造的英雄,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收获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大环境。一个人享有物质的丰富程度也不能单纯人为的与学问道德的高低相挂钩,否则很容易会让人陷入忿忿不平或欲壑难填的境地。
我常思量,不妨带带我们的孩子读读国学,除了给孩子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更重要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当我们的孩子这一代当家做主人的时候,这个社会能有更高的道德底限,能有更好的社会风气,能有更多慈悲智慧的人。
老子讲得第三点也颇耐人寻味,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吧,去掉一些骄傲,去掉一些贪恋,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当一个人将很多的执念,包括我们所谓的技巧、我们的个性等等轻轻放下的时候也许正时收获的来临。
时代在向前,科技也日新月异,但我相信真正的智慧历久弥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