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房有感
今天有点忙,在厂房搬了一天砖。下班的时候走在路上,脑袋里冷不丁就冒出了这句话:“985毕业连房子都买不起,你的努力被狗吃了吗?”
似乎是在自嘲,又似乎是在自责
我自match认是那种读书读的有点傻了的人。怎match么说呢,不大具有做家务的技能,对物价各种不敏感,还偶尔会吃一些不大不小的亏。而且生活过得比较寡淡,好像跟谁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业余的休闲就是看看书,写些东西。
所以经常有亲朋好友都说我活得不着地气,你看你,都快要不食人间烟火了吧,修仙呢!我只能无奈的笑笑,以后注意——可总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打回原形。大概性格使然,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罢。
按理来说,这样一篇看着标题就戾气扑鼻的文,是不该由我这种性格的人来写的,它应该由性格更为暴烈的作者来写。但是,为什么我非要越俎代庖呢?因为前两天买房未遂的事情,令我颇有些耿耿于怀。
买房是刚需,工资又远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越早买定离手越好了。九月底刚好赶上“金九银十”的房地产旺季,各种催逼下满县城转了转。看中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战战兢兢跟父亲通了电话。父亲听说我终于准备要买房了,大喜。一问房价,彼此沉默了半天。
于是,七大姑八大姨,穷亲戚富朋友,该借就借呗。
这边钱还没凑齐,那边同事突然电话就来了,“你看中的那套房子,有别人也在看,你赶紧过来吧!”等父亲把第一笔定金转给我,我骑上电车就往售楼部飞奔。那天刚好下雨,风往袖子里灌,雨往脸上浇,那酸爽。
等我跟个落汤鸡似的冲进售楼部的时候,售楼小姐笑盈盈的迎了上来,还没等我开口,“不好意思,之前的那套房子已经被定了。”我还想再说两句好话挽救一下,同事悄声告我,人家是全款的。
我看了看那位坐在沙发上的大哥,又看了看自己往下面沥水的裤腿。干净亮堂的售楼部,被我这不速之客带进来的雨水弄得乱七八糟。一时之间不知道双手该往哪里放,不知道双脚该往哪里挪。
就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无力感。也许正是这种无力感,一直令我耿耿于怀,直至我不经意间向自己问出了那句话:985毕业连房子都买不起,你的努力被狗吃了吗?
2、寒门自古难出贵子
跟家里要钱买房子这种事,是我所不屑于去做的——也许是出于某种强烈的自尊而不愿意,也许是出于深知家中的情况而不能够——总之,我一直坚信,只要我足够努力,我就能够单单靠着自己得到所有这个年龄段的人能够得到的满足基本生活所必须的东西——比如房子。
但是,当我以落汤鸡的姿态站在售楼部的门口,看着那个要以全款买那套我倾尽全家之力都未必能够凑得出首付的房子的时候,那种攫住了我的无力感,也同时给予我所有的自信、自负、自傲以致命的一击。
从小父母就告诉我,只有好好学习,你将来才有出头之日。老师也一直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从小到大之所以努力学习,当然不单单是为了出头,更不是什么黄金屋、颜如玉的鬼话。
我更多的是为了,不愿意让父母再辛苦下去。刚工作的时候,我曾向母亲炫耀,看我第一个月挣的(其实是一个半月工资)都快接近你的两倍了,我自己能挣钱了,你还是回家吧,不要在外面这么辛苦了。
说那些话的时候,我还带着些天真,带着些天之骄子的傲气,或许还有些涉世未深的奶腥气。我不知道电话那头的母亲,是欣慰,是微笑,还是摇头叹息呢?只是听到母亲柔柔的说,“没事,我不辛苦,你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前些日子朋友圈火了一篇文章,大概叫《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文章其实很有问题的。什么叫“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言外之意是之前的时代,寒门一直都很容易出贵子吗?恐怕不是的。
寒门难出贵子,这是自古以来都很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闻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寒门贵子”这四个字,正是因为难以实现,难以逾越,所以“寒门”同“贵子”两个词的简单组合,才得以在人们的意识之中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和张力。以至于你单单看到这四个字,就感觉到很励志,甚至有些有点心潮澎湃了。
但是,现实是什么呢?现实是龙生龙,凤生凤;现实是贵人的朋友圈永远是贵人,屁民的朋友圈也永远是屁民;现实是陈胜吴广在两千年前就发出的那一声震耳欲聋的喟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寒门贵子的时代在历史中即便有过,也总是昙花一现的。那是刘邦的时代,那是朱元璋的时代,那也是毛泽东的时代。既然乱世有乱世的悲凉,盛世自然就有盛世的秩序。这样的规律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
即便是伟大如法国大革命,它本来想要推翻一切的宗教、强权和统治,完成一场人类最后的反抗与狂欢。然而这样一场在全世界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大革命,最后却在无意识之中为自己建立起来了一个更强大、更集权的统治阶级。(参考《旧制度与大革命》)
人类作为个体的命运,往往比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命运更加难以捉摸。所以,从整体上说,寒门难出贵子是普遍的;从个体上说,读不读985与买不买的起房,也不存在什么鸟联系。
3、读书和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那么,是不是说。我那么努力去读书,去接受教育,到头来还是不能靠自己买得起房子。我就后悔曾经这样的努力了呢?或者说,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努力去读书了呢?
我想,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我想以此来呼吁大家,好好读书,追求知识、真理和智慧。
亚当斯密曾经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有名的“价值悖论”。我来试着做一个通俗的解释。显然的是,一顿饭要比一瓶水贵,一瓶水又要比一口空气贵。但是,人如果没有食物,大概14天会死;如果没有水,大概7天会死;如果没有空气——大概马上就死了。
那是不是说,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命而言,空气的价值大于水的价值,水的价值大于食物的价值呢?可是为什么,越是价值高的东西,越是不值钱呢?
当然,经济学家会用他们发明的诸如“边际效应”等理论来阐述并解释这一现象。但是,我这里提出价值悖论,只不过是想提醒一下,知识跟水和空气有点类似:它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但却又非常的便宜。
一本好书,可能凝聚了一个作者几年几十年甚至毕生的心血才写出来。他如果把这些脑力劳动注入到其他为自己谋求财富的事情上,那又将会赚到多少钱呢?可是现在,你很容易就能够得到别人几十年的心血结晶。
这难道不是知识上的价值悖论吗
社会的阶级是既有的,也是庞大的。但是,知识是没有阶级的。
你可以随手买一本“总统同款”的《国富论》,你也可以随手买到这块土地上曾经只有最高的统治者才能够读的到的《资治通鉴》。这些书虽然不一定能够帮你完成社会地位的跃迁,但却是你在目前所处的社会位置当中,所能够做到的最有价值的投资,也是最有意义的蓄力。
你虽然不能“富而不贵”,但最起码能够通过阅读使自己“贫而不穷”。物质生活已然匮乏,倘若精神生活再空虚下去的话,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我们活着,却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求知,但是当人们问他为何如此有智慧的时候,他的回答却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芝诺有一个比喻,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圆圈之内,就是你拥有的知识。而圆圈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你拥有的知识越少,你的圆圈就越小,你便会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很少。相反,你拥有懂的知识越多,你的圆圈就越大,你便会认为自己很无知。
所以,越是有知识的人,越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性格上,也就会越保持谦卑。而越是无知的人,越会自信满满,很喜欢把别人都当作无知的傻瓜。
那么你是圈大的那位,还是圈小的那位呢?
后来,我想到了标题中那个问题的答案:
——985毕业连房子都买不起,你的努力被狗吃了吗?
——如果只是为了听到掌声,我当初就加入马戏团了——《逃离德黑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