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小时看完了黑塞的《悉达多》,很精妙,特别特别精神分析。一查资料,记忆对上号了,这不就是那位被荣格弄得神魂颠倒接受治疗分析的诺奖文学大师么。
读到中间时,我有一种翻心理疾病患者案例卷宗的错觉。佛学也算是古老原始的心理学之一。寻找自我,这体现为个体意识的觉悟,人要独立,人格开始强大,天地万物学说亲友老师什么的都靠边站,世界广大我独行。精神上、生活上、经济上,杀死了“师父”(暗喻着父辈和知识传承),不混贵族切断了家族联系(暗示着人身依附和血缘纽带),哪吒一样血肉剔净还给父母,才算是婴儿新生。
紧接着就要体验,不体验有什么资格真正去洞悉呢!肉欲享乐富贵生活也要经历齐全。男人向女人学习,然后男女不分,融为一体。最好的朋友在梦中化身女子,然后去含那女子的乳头,吞咽甘甜的乳汁。这太太太精神分析,简直就是依葫芦画瓢。
再然后目光投向自然界,领会自然规律的法则。破除我执,还有色相无常。这个时候就挺道教了,师法万物,譬如河流。
对了,最后还有对轮回的男孩崇拜,也得打破。妻子死了无动于衷,但对儿子爱得痴狂。因为儿子象征着男性自己啊,儿子之后再有儿子,就是一个血脉传递肉体永生的幻觉和寄托,就是生殖繁衍的神话打败了死亡的恐惧。非要把这个沉迷也打破不可。主角“悉达多”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要克服,必须完完整整受这一道罪。认识到儿子只是儿子,儿子是儿子自己,是另外一个独立体,自我永恒的最后幻觉消失了。
还剩下什么呢?体验。体验就是一切,以本来就存在的肉体感知到一切,就是原本的一切。智慧也不是什么神神叨叨的东西,不过是对认知的回归。认知总有偏差,但认知的过程没错,因为可以纠错,可以返回事物的本身。正所谓,孙悟空七十二变,他还是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猴子不能告诉他所领会的,但是你去爱猴子,去亲吻猴子,去和猴子相处,总会接近并且理解猴子所领会的。
身心合一之所以荒谬,是因为心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不存在还要去合一的问题,除非大脑对身体的控制功能失调。
思想意识情感触觉都是身体的。从来就没有脱离肉体而独活的精神。变成文字,变成影像都没有用,观摩千万遍都没用,你还是得自己去做爱,去爱,去受罪,去厌倦,去沉思,去迷恋,最后丢掉以上的各种。
还好现代心理学主流变成实证脑医学科学了,大部分都有病理解释了。精神分析还有无比广阔的阵地,但心理学不会停留在原地陪着精神分析玩。
于我而言,“心理学”太毁文学了。因为先了解佛洛依德和他弟子荣格的那一套玩意,对每个意象和隐喻太熟悉,导致我失去了文学阅读时的乐趣。黑塞写的时候,又太精确了,精确的每个情节章节都像拿着荣格和佛洛依德师徒二人的思想的理解,润色一番就转化为文学文字。
我建议看完黑塞作品后再去读荣格的书,避免丧失趣味。
至于《悉达多》这个译名的翻译会导致误解的问题——其实很好处理,在翻译的序或开篇注释一句就可以解决。这本书里的悉达多,并不是佛祖乔达摩悉达多。但是译者不这么做,如之奈何。谬以千里就是这么回事。如果能够找到黑塞本人的相关文献资料有没有故意造成误解之意,才好下判断。
不过黑塞既然这么写作,难保意念里没有导人以误解,从而由误解摆脱词义的歧路的安排。以佛祖之名,引导你认知悉达多是精神意义曾经的肉体载体,“悉达多”是一个名字,可以指向真正抵达空的境界的另外的人。作品本身的精妙,暗示着这种可能性挺大的,在这种理解下,译者意会然后照样翻译,反而实现了信和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