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之南,北临“世界公园”,南接“花乡世界名园”,西距北京地铁房山线“大葆台”站仅500多米。
大葆台汉墓是北京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帝王陵,为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和他的王后陵址。刘建是西汉诸侯国第一代广阳王,公元前73年至前44年在位,死后谥号为“顷”,故史称“广阳顷王”。其墓室建造年代距今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上世纪的1974年在建筑施工中被发现、1975年组织发掘,博物馆是后来在其1号墓墓室原址上建成的。大葆台汉墓有二座墓室,1号墓为刘建墓,居东,2号墓为王后墓、在西。二座墓室规模宏大,结构特殊,使用的是汉代“天子之制”,即西汉皇帝御用的最高级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整个墓室是由数百立方米的柏木、楠木等珍贵木材构筑而成,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8米,距地表4.7米。 尽管大葆台汉墓在早年曾经被盗过,但在1974年的考古发掘时仍然出土了900多件珍贵文物。据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在原址上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汉墓遗址,是研究中华汉文化及北京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下图、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大门

下图、遗址保护碑

下图、甬路旁的石狮


下图、位于墓前广场中的神雀雕塑

下图、西汉墓西侧的金代砖井

下图、金代砖井简介

下图、西汉墓博物馆外貌

下图、基本陈列展厅

下图、前言

下图、进入西汉墓室入口,前面的玻璃罩下为陪葬车马

下图、墓室简介

下图、这是玻璃罩下面的陪葬马匹遗骨


下图、墓室全貌

下图、棺椁之外的“黄肠题凑”

下图、棺椁的外回廊

下图、黄肠题凑简介

下图、黄肠木简介

下图、黄肠木上的墨线痕迹

下图、地板简介

下图、发掘时的照片
左上:墓顶圆木上凿的“∴”字形符号。 右上:墓室地板
左下:铺地板下的垫木, 中:垫木端头的卯眼, 右下:垫木之间的搭接方法

下图、左上:固定棺床与铺地板的梢子, 右上:扁平立木下的榫。
左下:北侧外回廊扁平立木排列情况。 左下: 插放扁平立木的地栿及卯眼

下图、左上:棺木及内外椁底板 右上:外椁们向外折断的情况
左下:内回廊盖板 中:外椁们穿带孔 右下:墓室门立柱和陶俑

下图、右:二号墓墓室清理后全景

下图、

下图、立木,这根立木上下均有榫(上端榫已残缺),这种扁平立木一块块拼合起来,上下榫插在天栿、地栿内,组成完整的板制墓壁和隔板。

下图、这是在西北角向东南角拍摄的内隔板照片,近处为黄肠题凑原状陈列

下图、西北角的这段黄肠题凑已经倾倒,这是发掘时的原状陈列

下图、墓室东北角,是按开挖时的层次复原的,上表面为夯土层,其下为木炭层、白膏泥层、木炭层,墓顶盖板。

下图、木炭和白膏泥简介

下图、这是从墓室的东南角向西北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墓中间自上而下的外椁、内椁、套棺。

下图、拉近镜头看。可以看到内棺和棺床。

下图、这是从墓室南面拍摄的,由近至远依次为:甬道、漆榻、棺床。

下图、这是刘建墓墓室结构示意图

下图、这是墓前的车马陪葬坑,由于玻璃罩反光,拍摄的不清楚。

下图、这是汉代高等墓葬中出土的岩画复原图

下图、车马简介

下图、以下是分三部分拍摄的三辆彩漆车和十一匹马的位置图。



下图、这是基本陈列室内展览
左:西汉燕国(广阳国)简介。 右:大葆台汉墓位置及发掘情况
西汉初年,高帝刘邦改秦单一郡县制,实行 大葆台汉墓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西南,距城约15公里。
郡、国并行制。自高帝元年始,先封臧荼、 西临永定河,南靠京广铁路支线。一号墓在东、二号墓在
卢绾、吕通异姓为王,后改封同姓宗室为王。 西,两墓相距26.5米,封土连成一高大土丘。
同时又设渔阳、涿、上谷和右北平郡,其中
县在今北京境内。




下图、这是复原的彩漆车模型


下图、汉墓中出土的陪葬品
左起:鸡血玛瑙、 橙黄玛瑙、嵌玛瑙殘漆器、各式玛瑙、琥珀。

下图、漆器和铜器
左起:鎏金铜扣漆耳杯(复制品)、鎏金铜耳扣,扬州汉墓出土的马腿漆案(复制品)

下图、玉器 左起:玉觽、 镂空玉舞人、镂空螭虎玉佩、玉璜。

下图、铜器 下:鎏金铜铺首和铺首安装位置示意

关于大葆台汉墓
大葆台曾名宝台、保台。 1974年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了一些木炭、白膏泥和五铢钱,后发现了这座西汉墓。 1974~1975年进行了发掘。大葆台一、二号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900余件文物,其中许多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体现了2000多年前工匠的高度创造才能,是研究西汉中晚期的政治、经济和物质文化发展的珍贵资料。 197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建立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1983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在西汉广阳王刘建大型墓葬的原址上建立了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馆内展出西汉广阳王刘建墓原址及出土文物,同时还推出了供观众参与的投壶礼仪活动以及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考古小奇兵活动和考古科普互动项目。 2002年,为增加考古小奇兵活动的接待能力,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在现模拟探方南侧,开辟一个100平米的发掘区域,搭设防雨遮阳棚。增设不同类型的遗址,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考古学的丰富内涵。经北京市教委联席会提名,“考古小奇兵”项目作为北京市开展素质教育的成功案例向全国推广。(来自网页)
2015-01-22 14:18 发表于【网易博客】
2018.12.31 阅读(2173)| 评论(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