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瑞幸和库迪忙着打9.9元的价格战。万万没想到,第一波死的竟是“精品咖啡馆”。
似乎所有的文青,都有一个开咖啡馆、花店的梦想。
我有一个朋友(是真的),他在我家附近(一个大学城)开了一家咖啡厅,我也没事去坐坐。
老板是美院毕业的,挺有气质,见多识广很健谈,手磨咖啡很好喝,成为附近最受欢迎的咖啡店,很多大学生、老师也常来光顾。
听起来是梦想中的生活?然而,这家店也关门了。
老板也承认,开一家咖啡店就是文青的理想,实际上这家店必须保证每天最少1000块钱的毛利,才能不亏本。
房租、水电、一个服务员的工资、各种物料成本等等,都是要钱的,每天的刚性成本摆着呢。
店里有7张桌子,加上吧台,最多能坐20多人。实际情况是,一个人坐双人桌(比如我),两个人坐四人桌,坐满了也就八九个人。
一杯咖啡28块,然后一坐就是一下午(学生嘛,反正没啥好忙的),翻台率低的令人发指,一天能接待30人就是阿弥陀佛了。
不少人一进门,看到咖啡30块,立马嘀咕说不如去喝瑞幸,便宜还能用券,反正一个味儿……
就算接待了30个客人,按一人30块计算(个别人还会点个简餐什么的),900块,净赔100块。
有一天老板很高兴的告诉我,昨天挣出了1000块,我听了都流下鳄鱼的眼泪。
国内的咖啡店,本质上就是更洋气、小资一点的茶馆(杭州的青藤茶馆,也是一坐一下午,不过人均消费100左右)。
大家喝咖啡是次要的,更多的还是社交,这就造成了翻台率低、人均消费低。
加上房租成本太高,你又没办法轻易涨价,被两头挤压了,趁早关门大吉,都算得上是明智了。
其实吧,国内开啥小店都不容易,基本是给房东打工。很多小店赚钱,那是因为门脸就是自家的。
一楼开个店,二楼自己住,白天下楼上班赚钱,晚上关店上楼睡觉,开店成本低,零敲碎打赚点钱,赚多少都是赚。
所有的成功和财富都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拓展我们的认知。
改变认知就改变了行为的结果。
在选择节点(有多个行为可以做时,我们要去做哪个?就像走到了一条有许多分岔的路口,每条路到唯一目的地的时间都不同,有些路甚至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我们要观察自己的第一选择,是否是达成长远目标的最优选项
当我们的行动力弱的时候,请接纳自己行动力弱的事实“是的,我就是行动力弱,但只要我有方法有努力,这就会是过去式”列下当下可进行的所有选项,找到最优的选项,找到到达唯一目的地(长远的打算,目标)的最优路线
我们还要想清楚长远目标对我们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当到达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了更多的经历,经验,眼界,见识,我们的人生目标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改变,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在选择节点要选择最优选项,只是选项的变化
我们的人生轨迹就像是一条路线,路上会遇到有许许多多的分岔路口,我们选择不同路口,造就不同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