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读后感小札

作者: 啄木鸟的卓 | 来源:发表于2023-02-27 08:45 被阅读0次

    如果可以,我愿意不写任何一篇文字,而专心地读。因为我总觉得,如果有比写作更愉悦的事情,那就一定是阅读。写作也许还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伤害自己,属于七伤拳。可阅读却是十全大补,提神醒脑,延年益寿,属于内功心法。

    我平常过于唠叨写作的事情,功效嘛,可以说吹起了一些些、一丢丢春水的皮,但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我看那么多文学群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那么多的拥趸,我既羡慕又彷徨。让我想起周星驰电影里那个拿着十几本顶级武林秘籍的乞丐,《如来神掌》也只换来一颗棒棒糖。我内心有一个强烈的矛盾,就是我既乐于分享,又觉得多说无益。就像阿来说的,真正的交流全在作品文本中。

    所以,我想,读读一些中国现当代名家的短篇小说,应该是不错的主意。一来,让人能够深入文本,学习作品的艺术;二来又可以通过这样的阅读,了解现代以来中国短篇小说的发展。

    之前讲过鲁迅的《奔月》,因此,就顺着下来,选择了沈从文的《三三》。我还想每周选读一篇,让飞鸟集的小伙伴们下苦功夫去读,也逼自己,重读这些作品。

    大家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大概是出于对我的热爱),反响出乎我意料的热烈。很快,就有小伙伴写好了,一个星期下来竟然有十几篇。大家热情如此,我只好来一篇小札作为总结,算是为每周的阅读画一个句号吧。画得好与不好,那就另说啦。

    可以说小伙们的解读是让我惊讶的,我曾不止一次感叹道“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相比于书评家,也许我们略显稚嫩。但大家在耐心地读完七八十年年前沈从文写下的《三三》之后,竟然有如此多的感触,我相信除了对文字的热爱之外,是沈老笔下人物在当代的共鸣与回响。

    在那短短的一万字里,他们,有的以自己的心境去剖析三三的少女心,有的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乡土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冲击,有的则抓住细节感受象征的意蕴,有的更是从废名对沈从文的影响以及沈从文的艺术坚持来赞扬沈建构的湘西世界,甚至从与张兆和的爱恋中品味三三的美,又或者将《边城》的翠翠与三三联系起来,发掘她们的相通点。最新一篇是索米龙分析的“亲见—耳闻”写法,很有意思。

    其实,如果让我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分析,我几乎都是这些角度,几乎都是他们所理解的那些。可见,有时候并不需要我唠叨什么,交给大家,让大家自由地发挥,思绪任意的流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不过,我还是有一点想要唠一唠的。那就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尤其是开篇对杨家碾坊的营造。沈从文用很平常的句子,三两下就勾画出了三三所处的世界:杨家碾坊。这是独立于堡子之外的,是一个单独的存在。这是一个特殊的“位置”: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这就难怪有小伙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不谋而合,都是独立于当世之外。略有不同的是,桃花源祥和、安乐,但杨家碾坊却不一定,因为原本平平的溪流到这里就突然有了变化,急转直下,是否暗示着三三急转直下、突然消失的“爱情结局”?如果说父亲的离世是一场意外,那么白脸少年的病逝不就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们再来看第二段: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这里的“视角”是很奇特的,也凸显了杨家碾坊位置的“特殊”:往上看,是热闹兴旺的堡子。所以,相比之下,杨家碾坊这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不就显得孤独了吗?这就是为什么三三没有朋友,总是和鱼、花草、树木说话。毕竟比屋连墙的社会关系是三三无法应付的。也许沈从文所渴望的乡村世界,就是这种单纯、毫无杂质,虽然孤独、但自得其乐的精神之地吧。而往下看,是连轴转的水车,咿咿呀呀的,像群游手好闲的人。水车的重复单调,唱着含混的歌,其实不正是三三那些重复(虽然略有变化)的日常生活吗?唱歌含混的歌,不正是三三和白脸少年之间那种突然而起、突然寂灭的情歌吗?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视角来看,三三的“位置”极其尴尬,她无法融入乡村社会,但又不是游荡者的一员。这样的世界,注定了悲剧的色彩。

    唠叨这么多,我其实想说的很简单。在看似平淡、简洁、自然的环境描述中,沈从文并非只是单纯地写环境。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写环境而写环境,而是通过环境来营造一个精神世界,这就是意蕴。这个世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三三生活的世界,也就是塑造了三三这样灵动、自然、纯真性格的现实世界;一个是沈从文的精神世界,是他的主题所在,渴望所在。

    对于环境描写,我们或许觉得“鸡肋”,可有可无。有时候无关紧要,只是顺带提一笔;有时候毫无关联,想写就写。在有些作品中,你甚至可以把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割裂开来。这是没有把环境当做有用的元素而利用起来呀。如果我们这么想,所有的元素都应该为主题服务,都刻画人物的情状,完善世界的营造,那么环境描写不但不是“鸡肋”,更会成为一种心有戚戚然的美好:人与环境共鸣。

    我曾举过一个例子,那就是在《漫长的告别》中,马洛送别他的朋友伦诺克斯上飞机后,雷蒙德·钱德勒这么写:“尘土在飞机后面升腾成云,然后它飞了起来。我注视着它缓缓进入迅疾流动的空气,消失在东南方光秃秃的蓝天中。”这里就对当时飞机飞到高空之后的天空的描写,“光秃秃的蓝”,不禁让人感到蓝色的忧郁,更觉得“光秃秃”的孤独。因为,不久之后,伦诺克斯就“自杀”了。也就是说“光秃秃的蓝”不只是当时的心绪,孤独忧郁,更是后文情节的隐喻,为伦诺克的死而忧伤、难过。

    我的唠叨就到这里吧。


    小伙伴的作业:

    1.晓风知非:读《三三》有感

    2.走日兰:读《三三》有感

    3.珍妮的后花园:读《三三》有感

    4.清风不等明月:《三三》读后感

    5.咸蛋螃蟹:读书丨三三

    6.平原雪:读沈从文的《三三》有感

    7.花叔:沈从文《三三》小感

    8.朝晖一新:读沈从文《三三》

    9.宇中静树:读《三三》有感

    10.露娜:读《三三》有感

    11.铃儿响叮当:《三三》有感——少女的小心思

    12.叶烁:《三三》读后感

    13.L夭夭:读《三三》

    14.危微:花季少女三三

    15.红柳:三三——自然之子

    16.杂果铺子:磨坊里的女孩

    17.沐宛之:《三三》读后感

    18.边边缘:读《三三》之感

    19.记忆的角落:读书/三三

    20.金箱子:我读沈从文的《三三》

    21.昱虬:读《三三》有感

    22.悦听风雨:《三三》少女情怀总是诗

    23.索米龙:沈从文《三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三》读后感小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rhldtx.html